朱麗葉約架被懟 全網首篇豪華中級大橫評
發布時間:2017-06-13
在一直被C級、3系、A4L占據主流的豪華品牌中級市場,最近因為一款車的到來又重新熱鬧起來,那就是阿爾法羅密歐Giulia。
之前多數人對阿爾法羅密歐都是只聞其名不見其身,所以這次Giulia的到來就很有新鮮感。再加上海外同行對這款車的評價又如此之高,所以自然引起一眾媒體和潛在車主的興趣。
既然這樣,那我們干脆集齊龍珠召喚神龍,把市面上主流的豪華中級車都來對比一下。這也是媒體首次集齊7款豪華品牌中級車進行對比。
如果你需要買豪華品牌中級車,看這一篇應該就夠了。
在本次《大橫評》中,一共有7輛主流豪華中級車被汽車大全召喚而來。其中,不乏最近霸屏朋友圈的“新晉網紅”阿爾法·羅密歐Giulia;以及多年占據車壇“半壁江山”的德系三強:奔馳C級、寶馬3系、奧迪A4L;再加上來自另外三個國度的“L”:凱迪拉克ATS-L、英菲尼迪Q50L、沃爾沃S60L,一場龍爭虎斗在所難免!
7車綜合快讀導航 | ||
---|---|---|
這是個看臉的時代(外觀) | 內在也很重要(內飾) | 要“大肚”才快樂(空間) |
愛“運動”才健康(性能) | 跑圈誰最快(圈速) | 多才多藝惹人愛(配置) |
單車快讀導航 | ||
意大利情人朱麗葉 | 開過都說好的C級 | 低調脫變的A4L |
運動健將3系 | 雙“性”達人ATS-L | 菊與刀的象征Q50L |
等待綻放的S60L |
對于10萬元的家用車來說,對它們的第一要求自然是“好開好養活”。那么,到了30萬元這個檔次,車子的“外形設計”可就變得愈發重要起來了,因為它足以影響你把妹的幾率,或是你在丈母娘眼里的第一印象!
不過,外觀這個事可是很難量化和對比的。所以,在文章伊始,我只為您帶來每輛車最有價值的信息點,讓您10秒鐘就能了解一輛車!對它們造型的評價,我一句不提,咱們直接上圖!目的就是讓老鐵們自己評判,到底哪輛車和您最有眼緣!(排名按關注度排序)
◆售價:33.08-102.80萬元
◆優惠:暫無
◆2017年1季度銷量:暫無數據
◆換代信息:全新車型
意大利是盛產豪車的國度,大家能叫得出名的超級豪車一半來自于意大利,另一半則來自英國。比如法拉利、瑪莎拉蒂、蘭博基尼、帕加尼都來自意大利,除此之外,還有一家性能車制造商——阿爾法·羅密歐,Giulia就是其重返國內推出的首款車型,中文名朱麗葉,這位意大利“情人”看了就能讓人口水直流。另外,看過TOPGEAR的人都知道,Giulia絕對是大猩猩Jeremy心里最中意的車子。
◆售價:31.28-48.90萬元
◆優惠:3-3.5萬(需加1-2萬元裝飾)
◆2017年1季度銷量:33646輛
◆換代信息:剛剛小改款
雖說C級自誕生以來一直就被3系、A4L打壓。但這一代C級卻打破了這一格局,在搖身一變成為“縮小版S級”之后,發揮了奔馳一直以來的長處,展現出了碾壓式的氣場,賣的竟然能比帕薩特還多,當之無愧的成為了豪華中型車“王者”。目前C級剛剛經歷小改款,年事已高的7G-TRONIC被9G-TRONIC所取代,如虎添翼。反正,我是看不出來還有什么能夠阻止C級繼續火下去了。
◆售價:28.80-48.69萬元
◆優惠:4-8萬
◆2017年1季度銷量:30525輛
◆換代信息:2018年換代
“每個男人都有一個藍天白云的夢想!”請原諒,我也不能免俗,讓這句話脫口而出。畢竟,在同級別車型中,3系的運動性實在太過鮮明,以至于有很多3系的車主在駕車回家時,會故意繞上一點路,為的就是享受那種隨心所欲的駕駛快感,縱然國產3系是加長的。不過,這次可來了一位不速之客——阿爾法·羅密歐Giulia,而且是標軸,3系的“運動標桿”還能撐多久?帶著問號往下看吧!
◆售價:29.98-43.00萬元
◆優惠:4-8萬
◆2017年1季度銷量:23523輛
◆換代信息:剛剛換代
提到奧迪A4L,實在讓人唏噓不已:論銷量,當年3系和C級都是它小弟,如今全新換代,平均優惠四五萬卻沒人買!究其原因,還是國人對于“換代”、“平臺”這些東西沒有什么概念。A4L在外觀上沒有太多的變化,所以它只能靠巨大的優惠去吸引買家。上市時間不長,A4L最大優惠就已經到了七八萬的樣子,平均也有四五萬。雖說讓大家感覺它不再那樣高端了,但要論性價比,那可絕對是666!
◆售價:29.88-42.88萬元
◆優惠:7萬
◆2017年1季度銷量:11428輛
◆換代信息:18年換代,或被定名“CT4”
當前的美系車,無論是產品還是銷售表現都大不如前,不過世界汽車發展最為輝煌時期的故事,很多都發生在美國。這次,ATS-L又仿佛勾起了我心底美好的瞬間:這輛車從研發開始,就是沖著3系來的,機械規格極高,人送外號“動力狂魔”。如果車平時只是自己開,沒有家庭需求,ATSL真的很合適。賣不過前面那三位,也只能怪凱迪拉克中道沒落了。但是,賣不好也有好處,價格優惠,同樣超值!
◆售價:27.98-40.98萬元
◆優惠:4-5萬
◆2017年1季度銷量:4353輛
◆換代信息:今年推出中期改款
如果想購買一輛價格在30萬元左右的運動型B級車,但是為了追求個性,不想隨大流選擇BBA。那么,除了ATS-L之外,還有一款不錯的二線豪華品牌運動B級車,那就是英菲尼迪的Q50L。不過,雖然Q50L和ATS-L定位差不多,但銷量卻差了不少,實際上,Q50L有點像東家日產做的車,被“中庸”二字拖了后腿。均衡的綜合實力貌似優點,但在單一項目的比拼中,卻始終不及對手做得更徹底,被比下去也是正常的。
◆售價:26.69-39.09萬元
◆優惠:6-7萬
◆2017年1季度銷量:5851輛
◆換代信息:2017年換代
提起沃爾沃,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安全,但是除此之外,大家好像對沃爾沃就沒有什么更深的理解了。安全固然重要,然而在國內,比安全更重要的是面子。所以手里不差錢的朋友,還是會首選BBA。知道沃爾沃其實不止安全的,想買的它的,往往錢還沒攢夠??偟膩碚f沃爾沃還是太高冷了,能欣賞的人還是太少了。最后出場的S60L正在面臨著這個尷尬,不過,它和前兩位選手相同,賣的一般,自然優惠大。
通過本頁文章,您是不是已經對這7款車型的外觀有了一定的認識?
不難看出,它們外在的性格區別很是明顯,甚至可以說,它們代表了意系、德系、美系、日系、北歐系這幾大流派的設計風格。
不過,這幾輛車的誕生年代有先有后。因此,它們的外觀是否符合你心中的潮流趨勢呢?當然是由您說了算咯!
或許是其他六款車相對更常見的緣故,以至于Giulia成了我們評測部多數人眼中的“情人”。雖然她沒有C級那么高傲的氣場,也沒有ATS-L精致的線條美,但她卻像擁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吸引著每一個與她擦身而過的男人回眸。
除了光鮮的外表,這位意大利情人和其他六位對手的內在美究竟如何呢?
◆奔馳C級
◆對“豪華”最好的定義
奔馳C200L的中控臺設計錯落有致,按鈕不密集、有層次感。中控上的播桿式按鈕視覺效果很棒,不過按鍵的手感比較差。雙天窗讓后排乘客也能體驗到樂趣,另外兩個天窗中間化妝鏡的設計體現了奔馳對于細節重視。
◆奧迪A4L
◆極具現代化工業設計風格
奧迪A4L方向盤正面窄,背面寬。握感比較獨特,很舒適。7輛車里,只有它采用了液晶儀表,既有逼格,又很實用,科技感十足。四驅車型在中控木紋裝飾上還嵌入了代表四驅的quattro字母。
◆阿爾法羅密歐 Giulia
◆細節盡顯意大利風情
阿爾法·羅密歐Giulia的內飾有兩點設計比較獨特。首先是一鍵啟動按鈕設計在方向盤上,然后是中控顯示屏與內飾做成一體,整體感很棒。
◆英菲尼迪 Q50L
◆雙屏設計,無處不人性化
英菲尼迪Q50L內飾設計比較內斂,獨特的配置是中控臺有兩個屏幕,上面的屏幕主要用于導航和多媒體,下面的屏幕集成了按鍵以及部分車輛信息顯示功能。
◆沃爾沃 S60L
◆已經過時了,期待即將到來的換代車型
沃爾沃S60L內飾比較平庸,中控臺是品牌標志性設計??刂瓢粹o過于集中,在選擇功能時總是得慢慢找按鈕在哪,需要一段時間適應。
◆凱迪拉克 ATS-L
◆粗獷的美國人真的喜歡這塊“指紋收集器”么
凱迪拉克ATS-L內飾主要的特點就是中控按鈕均為觸控式設計,黑色亮面的底板很容易粘上指紋。
◆寶馬 3系
◆作為寶馬車主,最想吐槽的就是內飾
寶馬320Li內飾整體設計比較老舊,特點是環抱式布局,利于駕駛者操作。
小結:內飾方面,Giulia個性鮮明,BBA中奔馳和奧迪的設計可謂引領潮流,而寶馬的設計卻太顯老舊。S60L和ATS-L都有自己的特點,不過使用感受上有些打折扣。Q50L則比較中規中矩,使用上簡潔方便。
對于這個意大利“情人”,更值得關注的就是她的運動天賦,所以接下來我們就直接來到性能篇,看看她的表現如何。
百年賽車文化、法拉利旗下產品、接近瘋狂的逆向研發,種種跡象都讓阿爾法·羅密歐Giulia彰顯出了超強的運動天賦,甚至讓人感覺在性能方面,Giulia是一種更高級別的存在。雖然背景如此顯赫,但引入國內的性能王Giulia竟被啪啪打臉。
但測試結果就如同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一樣,來了一場高開低走的悲??!Giulia不光沒有一鳴驚人,反倒是被啪啪打臉,在圈速和制動測試中穩穩墊底,就連安全至上的沃爾沃S60L都能踩它兩腳。
而一直被大家嘲笑的推頭小能手奧迪A4L,卻在性能橫評中拔得頭籌,技壓群雄。但測試成績相對客觀,比如中期改款換裝9AT的奔馳C級,雖然性能表現一般,但卻是最令人向往的車型。綜上所述,主觀感受與客觀成績的融合,才是本次性能橫評中的強者。
項目一:0-100km/h加速測試
車型 | 官方加速(秒) | 實測加速(秒) |
---|---|---|
奧迪A4L 45TFSI | 5.9 | 5.91 |
凱迪拉克ATS 28T | 6.2 | 6.64 |
朱麗葉280HP | 5.2 | 7.07 |
英菲尼迪Q50L | 7.8 | 7.45 |
沃爾沃S60L T5 | 6.4 | 7.61 |
奔馳C200L 4MATIC | 8.2 | 7.71 |
寶馬320Li | 7.9 | 7.85 |
備注:以實測加速成績排序 |
加速測試分為了高低功率兩波陣營。高功率組有A4L、ATS-L、Giulia、S60L;而低功率組則有同級銷量冠亞軍C200L和320Li,以及奔馳C級的同門師兄弟Q50L。測試中最有亮點的兩款車,一是豪華B級中的超跑Giulia,其受限于標配四季胎的影響,全程魂不守舍,有力難發;二是奔馳C級,其中期改款后依仗9AT助力,動力方面問鼎BBA,力壓A4L 40TFSI和320Li。
沒脾氣,這也許最適合Giulia。因為國內引進的Giulia車系,除了百萬級的四葉草版本,其它車款標配四季胎,這種輪胎公路性能一般,但濕地表現相對均衡,和Giulia的運動取向并不合拍。另外就是ESC車身穩定控制系統,2.0T的所有Giulia都不能關閉,甚至牽引力也不能關,所以加速曲線圖明顯看出ESC介入的影子。
但能否關閉ESC這事兒,其實一點都不重要,因為ESC才是Giulia的賣點。一款ESC調校出色的車輛,能夠讓車主輕松發揮其90%的實力,而且是絕對安全的情況下。舉例說明,法拉利和邁凱倫的超跑,相比電子系統全關,在半關ESC的情況下才是性能巔峰,包括世界上最快的F1方程式也有ESC系統,因為電腦比人操作更快、更精確,之后賽道部分會為大家解讀Giulia的ESC。
項目二:100-0km/h制動測試
車型 | 輪胎型號 | 實測制動(米) |
---|---|---|
英菲尼迪Q50L | 鄧祿普SP SPORT MAXX | 36.67 |
奔馳C200L 4MATIC | 普利司通博天族 | 37.88 |
凱迪拉克ATS 28T | 普利司通博天族 | 37.94 |
奧迪A4L 45TFSI | 倍耐力Cinturato P7 | 38.25 |
寶馬320Li | 倍耐力Cinturato P7 | 39.54 |
沃爾沃S60L T5 | 倍耐力Cinturato P7 | 39.81 |
朱麗葉280HP | 倍耐力 P7 ALLSEASON | 43.93 |
備注:以實測制動成績排序 |
影響制動能力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輪胎尺寸、制動卡鉗力度、ABS和ESC的工作效率等等,但其中最重要的還是輪胎的抓地力。制動測試的七款車中,Q50L的鄧祿普SP SPORT MAXX輪胎是公認的高富帥,所以即使輪胎寬度相同的A4L,在制動方面也有較大差距。
另外,奔馳和凱迪拉克都采用普利司通博天族系列,制動成績普遍在37-38米之間,這是B級轎車優秀的制動距離。而焦點Giulia依然魂不守舍,只不過ESC不再折磨它,而是自己在光滑的地板上摩擦。
小結:相比動力強弱 輪胎更為關鍵
這七款車的輪胎,按抓地力的強弱可分為四個等級:鄧祿普SP SPORT MAXX > 普利司通博天族 > 倍耐力P7 > 倍耐力P7四季胎,而恰好本次評測的車型均搭載扭矩300Nm以上的2.0T發動機,又基于渦輪增壓發動機低轉高扭的輸出特性,所以在加速起步時抓地力好的輪胎,可讓車型的動力損失降低,讓更多的動力有效輸出,加速能力也就越出眾。
也正因為這樣,配備四季胎的Giulia動力流損最多,即使沒有ESC的干涉,加速成績也不會改善很多。而Q50L,雖然動力平平,但245的胎寬和良好的抓地力,讓它在加速時能夠抓住地面,所以加速成績遠超官方數據。
性能篇2:意大利情人穿著雨鞋跑步
看過了加速和剎車測試之后,我們決定把這7臺車拉上銳思賽道溜溜。
而從我們實測的圈速來看,新一代A4L依然排列榜首。而運動天賦異稟的3系卻比ATS-L和Q50L還慢。
你問我朱麗葉的成績,我只能告訴你它也是第一,但是倒數第一。
車型 | 實測油耗(L/100km) |
---|---|
英菲尼迪Q50L | 9 |
寶馬320Li | 9.1 |
奔馳C200L 4MATIC | 9.2 |
奧迪A4L 45TFSI | 9.4 |
凱迪拉克ATS 28T | 9.4 |
沃爾沃S60L T5 | 10 |
朱麗葉280HP | 10.1 |
備注:以實測油耗成績排序 |
此次油耗測試和以往不同,路線中包含了20%的山路,之所以選擇這樣的測試路段,是考慮到7輛車中,有一半多的車型是偏運動設定,所以純城市道路、開啟ECO的油耗測試方法,與真實油耗相差甚多,測試的油耗也就失去了參考的意義。
從測試結果可以看出,雖然7輛車間的動力懸殊較大,比如320Li和ATS-L,動力相差了近100匹馬力,幾乎是2.0T和3.0T的動力差別,但百公里油耗僅相差0.5升,并沒有很夸張。這其中的原因很多,比如傳遞效率,電腦對燃燒的控制、動力輸出曲線等,所以“大馬力=高油耗”的觀念,在如今并不適用,不要被數據表蒙蔽了雙眼。
9AT對于C200L來說是革命性的,加速和油耗相比7AT都有了大幅的進步,如果這7輛車讓我選的話,我一定會選它;Giulia是7輛車中最輕的,還是動力最強的,雖然油耗較高,但也沒有落下太多,用0.5L/100km的油耗去換取駕駛樂趣,肯定是劃算的;S60L,沃爾沃被吉利收購后的崛起之作,雖然已經接近產品末期(按7年一換代),但綜合素質依然跟得上隊伍,下一代產品值得期待。
項目四:圈速測試
項目四和其它三個項目有所不同,因為圈速快慢,并不能代表車型的強弱。比如圈速最慢的Giulia,它的操控性和ESC車身穩定控制系統是7輛車中最好,之所以成績不行,原因在于輪胎的抓地力弱,以及無法解除的穩定控制系統。
所以,圈速測試,更多的是感受車輛的綜合性能,包括加速、制動、轉向、懸掛、發動機動力響應、變速箱齒比、以及電子穩定控制系統等,是一項能全面感受車型的測試項目。
奧迪A4L 45TFSI quattro
奧迪A4L的動力輸出非常流暢,配合全時四驅的quattro系統,出彎時能有效的輸出動力,雖然發動機馬力不是最大的,但加速力度卻是7輛車中最強的。但奧迪車,剎車易過熱衰減的問題在A4L上仍然沒有解決,2-3圈就會有極大幅度的衰減,不過對于日常駕駛來說并無大礙。這一代奧迪A4L很令人滿意,它一改上代A4\A6轉向偏虛偏輕的特性,轉向比和回饋力度有明顯增強,操控性方面得到了提升。
凱迪拉克ATS-L 28T
ATS-L并沒有配備后橋LSD限滑差速器,雖然靈活度有所降低,但它底盤的調校仍然非常出色,配合電磁可調阻尼避震,其操控性是7輛車中最好的。除了懸掛系統,ATS-L的轉向也非常出色,出色的配重和底盤調校,讓ATS-L的指向很精準,響應速度快。至于不足,那就是動力,并不是發動機的問題,而是8AT變速箱,齒比過于稀疏,升降檔不夠犀利,所以輸出不綿密,動力不如Giulia和A4L。
英菲尼迪Q50L
Q50L幾乎是奔馳C級的兄弟車型,動力系統與改款前C級相同,駕控感受很“沉”,原因在于油門和轉向的阻力較大,加之避震行程較長,側傾幅度大,所以開起來不輕快。那為什么圈速還能進前三?輪胎好??!鄧祿普SP輪胎的抓地力好,所以彎道極限更大,彌補了直線動力的不足?,F在像C200L、A4L、320Li、Giulia等車型,都主打運動,所以開起來輕快,這也是消費者的需求,但Q50L和S60L卻很沉穩,開起來很老牌,與對手們不太一樣。
奔馳C200L 4MATIC
C200L的賽道表現是最均衡的車型,得益于9AT的密齒,出彎加速動力流暢,而且升擋時的動力銜接很快,但缺點是變速箱不鎖擋,突破極限轉速后會從M擋跳回D擋,不像Q50L自由度高,不光有7300rpm的極限轉速,還不會鎖擋,所以圈速會受到影響。另外在S+模式下,C200L的ESP工作效率很高,不會有明顯介入,但又能時刻HOLD住你,ESP在無形之中保護你的安全。
阿爾法·羅密歐Giulia 280HP
相比其它6輛車,Giulia的動力最強,齒比最密,油門響應最快,轉向最靈敏,升降擋如同賽車版的犀利,有這么多之最的它,可圈速卻是最慢。原因在超低抓地力的輪胎和無法關閉的ESP車身穩定系統,這就好像帶著枷鎖還不穿球鞋的梅西,有技巧炫不出,有大力又發不出。換輪胎,是讓Giulia發揮本能的唯一辦法,而且輪胎抓地力越強,Giulia給予你的運動表現就會耀眼。
內飾設計的再美,它也是給前排乘客欣賞的。后排空間的好壞,決定了這款車能否滿足家庭需求的關鍵。
從7款車型的尺寸來看,除了Giulia其余車型都是長軸版。不過也有消息稱,未來Giulia或也將國產,沒準會推出“Giulia L”車型。
就這些的7款車而言,論座椅舒適性,C級依然是第一;論后排腿部空間,3系能翹二郎腿;論行李廂空間,A4L又大又平整。你問我Giulia空間表現,呵呵!
●阿爾法羅密歐-Giulia 2.0T 280HP 豪華運動版
拿Giulia和這些長軸的家伙們比空間,確實有點大人欺負小學生的味道。經過實際的體驗下來,Giulia的空間表現和這些車真的不是一個級別,或者說Giulia更貼近這些對手的標軸版車型。但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空間上可以說Giulia沒有任何的優勢可言,但在座椅的舒適性上,還是比較不錯的。
其中前排座椅的包裹性是一大亮點,椅背兩邊的側翼非常高,給駕駛者很好的包裹性,這也很好的迎合了它運動的定位。由于軸距等車身尺寸的原因,Giulia的后排空間是這幾款車里最小的,后排乘客想要翹起二郎腿舒服舒服簡直就是不可能的。
最后再來看看后備廂,開口的大小還可以,但內部空間不是很大,基本上也就放一個提包加一個登機箱。
●奔馳C200L 4MATIC 運動版
我對奔馳C級非常有好感!它給我的乘坐感受很舒服,而這種舒服又不是一味的追求“軟”。就比如頭枕的設計,絕對是這次參加對比的車型中最舒服的,沒有之一。但C級的前排乘坐空間也有它的問題,中控臺的兩側有點寬,駕駛時很容易就會磕碰到駕駛員的膝蓋。
奔馳C級后排座椅的設計還是很用心的,為了提升腿部的舒適性,后排座椅特意延長了坐墊的進深長度。
真的是細節決定成敗,有好感不是沒理由的!
●奧迪 全新A4L 2017款 45 TFSI quattro 運動型
如果看車身尺寸的話,那A4L在這些車里絕對算大的。更大的車身尺寸換來了什么呢?首先,最令我滿意的就是頭部空間,雖然其它車的頭部空間也不差,但A4L尤其寬敞。
我身高177cm,坐在前排一點也不覺得壓抑。后排車頂設計了很深的凹槽,從而使頭部有更多的空間。但A4L也有后排地板中央隆起幅度過高的問題,而且前后的寬度很窄,基本上連腳都放不下去。
最后就是這后備廂空間,和ATSL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內部結構非常平整、合理,輕松放箱子沒毛病。
●寶馬 3系 320Li
寶馬3系經常被稱作豪華中級車里的運動標桿,那它的舒適性和空間怎么樣呢?加長后的3系是這些車里軸距最長的,自然也就換來了相當充裕的后排腿部空間。僅此而已嗎?
當然不是,寶馬3系除了在空間方面有一定的優勢之外,在舒適性方面也是下了功夫的,比如中控臺的設計,“前寬后窄”的細節處理使得中控臺不會像C級等車型那樣很容易磕到駕駛者的膝蓋。此外,3系的座椅填充物還是很充足的,而且整體質地偏軟,不會像ATSL那么硬。
后備廂空間也不錯,基本上一個大箱子加一個小箱子,再來點日常的雜物,肯定是沒問題的。
●凱迪拉克 ATS-L 2017款 28T 領先型
如果論性能的話,ATSL可能會贏得不少的贊許!但乘坐空間和舒適性呢?我真的不敢恭維。如果一定要讓我給它一個評價,那ATSL絕對是這幾輛車里坐著最不舒服的。無論是前排還是后排的座椅都非常硬,這倒是和它的整體調校風格高度統一了。
但ATSL在空間的設計方面也有優點,就比如中控臺的設計,和奔馳C級剛好相反,比較窄的寬度給了駕駛員腿部更多的橫向空間。
后排地板中央的大鼓包影響了乘坐舒適性,如果后排坐滿三人的話,中間乘客的腳只能放在兩邊,很難受。還有就是后排中央扶手的設計,太短了朋友!基本上半個小臂都懸在外面。
最后要吐槽的一個點就是后備廂,乍眼一看老大了,但由于內部結構的問題,實際內部空間太小了,基本上只能放一個箱子。
●英菲尼迪 Q50L
Q50L的最大優勢就是座椅的舒適性,這一點真的很“日產”。缺點主要體現在一些細節的處理上,比如前面提到的前排中央扶手設計,駕駛者在駕駛的過程中,幾乎是無法把胳膊搭在上面的。后排座椅的填充物很厚實,也很軟。
后備廂內部呈一個梯形的結構,這樣一來雖然外面看起來空間很大,但越深處越小,不利于放置一些大件的物品。
●沃爾沃 S60L
最后一個出場的就是沃爾沃S60L了,這個以安全著稱的車,空間和舒適性的表現中規中矩。
那么它的主要的特點是什么呢?沃爾沃的前排座椅包裹填充的很厚實,但說實話,舒適性一般,還沒有Giulia的包裹舒適性好。后排空間整體不錯,但缺點是坐墊的進深太短,這一點就沒有奔馳C級做的好。最后就是后備廂空間了,S60L的后備廂空間還不錯,屬于中等水平。
小結:
如果拋開標軸的Giulia暫且不提,論座椅舒適性和后排及行李廂空間表現來說,BBA的熱銷確實有它們的理由。ATS-L和Q50L最大的問題在于后備廂內部結構設計問題,大大降低了空間利用率。
預算35萬元,你能買到這7臺車哪個配置
對比配置不提價格那就是耍流氓!所以我結合7臺車的起售價和價格區間選出兩個預算,分別是35萬元預算和40萬元。咱們用預算來限定一下,然后具體看看在這個預算下我們能買到什么配置車型,買哪臺最劃算。
★預算35萬元配置對比
★預算35萬元舒適、娛樂、科技配置對比
★預算35萬元外部配置對比
★預算35萬元安全及駕駛輔助配置對比
小結:綜合上述3個方面的配置來看,預算35萬元選到的車型中屬于二線豪華品牌的ATS-L、Q50L、S60L、配置都相當不錯。而同屬于小眾品牌的新人Giulia因為售價原因,只能選到最低配車型,所以配置差強人意。一線豪華品牌中奔馳C200 L的配置脫穎而出,320Li系配置雖然豐富,但大部分為選裝,讓人感覺有些吝嗇。A4L配置中規中矩,沒有讓人眼前一亮。
預算40萬元,你能買到這7臺車哪個配置
考慮到部分用戶預算充足,希望買到配置更高的車型,所以我們在模擬一個預算40萬元情況下這7臺車哪臺性價比最高。
★預算40萬元配置對比
預算40萬元,其中奔馳C級、奧迪A4L配置高一級的車型價格超出預算,所以可選擇的車型于之前相同。沃爾沃S60L因已是頂配車型,所以所選車型相同。其余4臺車在預算40萬的情況下均可以選擇高一級配置車型。
★預算40萬元舒適、娛樂、科技配置對比
★預算40萬元外部配置對比
★預算40萬元安全配置對比
配置對比整體總結:奔馳C級表現出了非常均衡的實力。不吝惜配置,深厚的品牌力加上合理的售價,體現了這一代奔馳C級優秀的產品力。身處豪華品牌第二梯隊的ATS-L、Q50L、S60L共同的特點性價比高,這也是二線豪華品牌的生存之道。其中ATS-L的性價比讓人瘋狂,Q50和S60L相比之下,品牌認知度還是低,并且車型稍微老了一些,我個人認為大部分年輕人可能選擇ATS-L的更多一些。奧迪A4L作為全新的換代作品,外觀上變化小成為槽點,但本身的實力還不錯。值得一提的Giulia作為一個頗有情懷的品牌,車本身的確值得買,但買了值不值那就看個人了。建議要買就買中高配車型,個性選擇畢竟要為情懷買單。寶馬3系的表現讓人有些失望,感覺配置上有些吝嗇。不過寶馬一直就是這樣,畢竟有很多寶馬的擁躉會去買單。
各位車友,大家好!
我是常把“沒毛病”掛在嘴邊的評測部編輯楊志輝,
作為一個尤文圖斯二十年的老球迷,
這次我理所當然的要為大家體驗這輛“網紅級意系車”——
阿爾法·羅密歐Giulia。
隨著Giulia在國內上市,
相信各位的朋友圈,又被這輛運動型轎車給“刷屏”了。
實際上,當Giulia在海外推出的時候,
這輛車不但被無數國內汽車媒體“吹捧”的神乎其神,
就連“車迷心中的圣經”——Top Gear,給它的評價也是一個字:
“這貨好的有點過頭了!”
▲Giulia QV版
或許是在“運動型中級車”這個領域,
大家已經受夠了一度被寶馬3系所支配的恐懼。
一時間,整個汽車媒體圈,無人不“Giulia”。
然而吹捧歸吹捧,
國內媒體在海外試駕大多是Giulia的 QV版,
這車的對手可是寶馬M3,
車架是鋼鋁混合的,
動力來源是法拉利技術支持的2.9L雙渦輪V6發動機,
510匹功率,600Nm扭矩,
指導價102.8萬,對普通車迷來說,還是有些高高在上。
▲Giulia 普通版
這回,汽車大全拿到的是一輛Giulia普通版,
作為從QV版“逆向研發”的民用產品,
Giulia普通版同樣是渦輪增壓+后輪驅動,
懸架也繼承了QV版的鋁合金前后懸架,包括那根 碳!纖!維!的傳動軸,
售價從33.08萬到46.78,更接地氣。
那么,Giulia這車到底如何?它究竟值不值得入手?
話不多說,咱們馬上開聊!
● 顏值高的沒話說:
畢竟有意大利血統擺在那兒,“萌系”前臉和“紅色十字+吃人龍形蛇”的車標都足以深深吸引路人,我認為Giulia的整體造型絕不遜于C級、3系和ATS-L,比A4L更有活力和激情。
● 運動性比3系更純粹:
剛剛上手Giulia時,你會覺得它非常好開,
車子的轉向助力很強,方向盤顯得非常輕,
除了2擋時松油滑行略有拖曳感外,采埃孚8AT從3擋開始就極為平順,很難感到它的存在。
在處理路面的套路上,Giulia也不像死貼地面造成顛簸的德國車那樣,晃動產生之后會被敏捷地過濾掉,舒適性很不錯。
唯一需要適應的是“一點就有”的剎車,這讓開慣了日系車的我需要注意一下力度。
280HP車型這臺2.0T高功率發動機,280匹功率,400Nm扭矩,
運動模式下,粗魯的給上一腳地板油,盡管不會一下把你拍在靠背上,但提速確實剛剛的,馬上就能讓不愛給大油門的我產生收油的沖動。
更難得的是,采埃孚8AT仍然一點不搶鏡,安靜地將動力傳輸給半軸,沒有通過采取硬連接的方式制造鏗鏘有力的加速過程。
所以,Giulia的動態表現非常優秀,它馬力夠大,加速夠快,剎車夠穩,懸掛支撐也足夠靈敏。這些都是運動型轎車想要達到的目標,Giulia每一條都做到了。
● 后排勉強夠用:
對于車身尺寸來說,如果想索取空間,那么必然會犧牲操控,
Giulia定位運動型轎車,針對的就是對動力操控有需求的朋友,
拿它和另外幾個“長軸版”比空間,實在有點牽強。
2820mm的軸距,屬于同級應該有水平,
要想兼顧商務真的不太適合,
不過大家也不用擔心,Giulia的后排還遠到不了不能使用的程度。
● 內飾簡單:
不得不說C級賣的火是有原因的,它的內飾在同級別并無競爭對手,
實際上,Guilia內飾已經做的也是相當不錯了,
造型貌似簡單,不過車內確實用了不少貨真價實的真皮,
要知道,制造皮革、搭配色調,可是意大利人的強項。
所以,Giulia內飾不是簡單,而是簡潔,
駕駛模式及人車交互操作用三個旋鈕解決,我覺得沒毛病。
毫無疑問,Giulia對標的就是3系,
要說能威脅3系地位的,還得是Giulia 280HP版本,
Giulia入門版220HP起售價33萬,和320售價相當,而買320的朋友,他們對駕駛并不狂熱,更加注重空間、實用。所以,還是320對更加適合他們。
▲寶馬3系
280HP起售價39.68萬,跟優惠之后的330入門價格相當,
買330的朋友,應該說對汽車有了一定的認識,更喜歡運動與激情,相對來說,他們更關注個性、外觀、性能,而這些也正是朱麗葉所具備的。
如果我手握50萬預算,只是在330和Giulia之間選擇,我一定會選Giulia。
總的來說,在本次參加評測的7輛豪華中級車里,C級/3系/A4L,太俗,ATS-L,中控臺的指紋收集器我不太喜歡,Q50L,日系,S60L,太老,
所以,我看好Giulia。
大猩猩Jeremy Clarkson說過:愛他,就要接受他的一切。
如果您就是顏值控,就是追求個性和性能,干嘛不買Giulia?車是買給自己的,自己喜歡就好,別人說什么,無所謂。
什么,您覺得我這篇文章有“吹捧”之嫌,還不放心?
沒關系,那您就再等等第一批Giulia車主對這輛車的體驗反饋,這回一點毛病沒有了吧!
(注:本頁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開過的都說好,這評價是不是有些過分了?
別急!接下來就告訴你為什么這么過分!
奔馳全新C級剛一發布就有極高的關注度,上市之后更是火爆到不行,面對宿敵寶馬3系和奧迪A4L一波又一波的“讓利大促”,C級的價格始終沒有太大的波動。
但即便是如此,截止到2017年4月,C級仍以43277臺的今年累計銷量領先3系和A4L,至于沃爾沃S60L、凱迪拉克ATSL和英菲尼迪Q50L等對手更是被C級遙遙甩在了身后,如此強勢的表現不是沒有原因的,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這些原因。
早就聽說全新C級賣的貴 真的很貴嗎?
對于豪華品牌中級車來說,價格因素還是比較關鍵的,原因很簡單,會買這個級別車的人,還沒富到不看價格買車的地步。
全新C級的售價在31.28萬-48.9萬元之間,相比3系和A4L等主要對手都要貴上一些,可它在沒有大幅優惠的情況下,為什么還是賣的那么好呢?
入門版本的C級是C 180,全部為長軸版,搭載的是1.6T發動機,起售價是31.28萬元,一共有3款車型。再高一檔的是C 200車型,搭載2.0T低功率發動機,一共有6個配置可選,2款標軸和4款長軸,售價區間是31.48萬-39.98萬元。
從配置的分布上看,C200車型無疑是全新C級的主銷車型,我們橫向對比寶馬3系的主銷車型320Li,起售價是32萬元,而A4L 2.0T低功率版車型的起售價為29.98萬元。
所以這么一看,其實大多數人買的C級的價格也并不是那么的高。
既然價格都差不多 那為什么要選擇C呢?
那么問題來了,既然這幾款走量的車型價格都差不多,那么為什么C級賣的要更好一些呢?
理由一:小S的外觀
與其說是因為全新C級擁有縮小版S級的外觀,倒不如說這是奔馳C級迄今為止最好看的樣子了。當然了,這并不是我個人的觀點,全新C級的銷量攀升速度就足以證明這一點。
再來看看車身尺寸,全新C級的長寬高分別為4783/1810/1442mm,軸距為2920mm。雖然個頭不是最大的,但是軸距在這次參加橫評的車型中卻是最長的,與寶馬320Li完全相同。
理由二:完爆對手的豪華內飾
全新C級的內飾在官圖發布之初就備受關注,懸浮式的中控臺設計可以說是徹底的顛覆了老款C級的風格,同時也得到了褒貶不一的評價。其實好看與否并沒有一個明確的界限,有人覺得好看的同時,就肯定會有人認為不好看,所以這一話題我們先暫且擱置。
好不好看我們先不討論了,全新C級的內飾從整體的質感和豪華度上,絕對是領先其它參加橫評的車型的,雖然全新A4L對內飾已經進行了較大幅度的調整和重新設計,但即便是如此,相比全新C級還是稍遜一籌。
3系的內飾就更別提了,永遠都是那個模樣,雖然好處是開慣了寶馬的人很容易上手,但是不是也該稍微變化變化了,哪怕增加點新鮮感也好啊。
至于Q50L、Giulia和S60L等車型的內飾,相比C級在豪華度上還是差了那么一點,ATSL的內飾雖然也很奢華,但大量的鋼琴烤漆似乎又有點過了。
理由三:雖然是低功率 但動力并不差
這次參加大橫評的是奔馳C 200L 4MATIC車型,搭載的是2.0T低功率版本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為135kW,峰值扭矩可達300Nm,并且配備了4MATIC全時四驅系統。從賬面數據上看,C 200L 4MATIC的動力參數在對比的車型里屬于中等偏低的水平。
至于傳動系統方面,則是全新C級相比其它車型最大的亮點之一,配備的是9速手自一體變速箱,至于這款變速箱在實際駕駛中的表現,那也是相當的不錯,別急,這個我們后面說。
現在我們來聊聊“硬實力”,在0-100km/h的加速實測中,C 200L 4MATIC的最終成績為7.71秒,這個成績雖然在橫評中算不上快,但對于自己的發動機參數來看,已經相當不錯了。
在100-0km/h的制動測試中,C 200L 4MATIC的最終實測制動距離為37.88米,在本次橫評中屬于中上的水準,相當可以了。
理由四:開著太舒服了
其實性能測試并不是全新C級的強項,至少不是C 200L 4MATIC的強項。相反,我覺得這是一款很適合平時駕駛的車,因為開起來實在是太舒服了。
這臺2.0T低功率版發動機的最大扭矩可以達到300Nm,雖然不算太高,但對于日常的駕駛來說已經足夠用了。從輸出平臺上看,在發動機達到1200轉時便可輸出300Nm的峰值扭矩,相當低的門坎使得C 200L 4MATIC的低扭表現非常不錯。而且這款發動機的動力輸出非常線性,并不像是一臺典型的渦輪增壓發動機,整個動力輸出很平緩,在不知不覺中速度就上去了。
再來就是之前提到的9速手自一體變速箱,這個9速可真不是個噱頭而已,實測當車速達到100km/h并且保持巡航狀態時,變速箱便會升入9擋,從而達到節油的目的。最終,C 200L 4MATIC的實測油耗為9.2L/100km。
這款變速箱的平順性也非常的不錯,即使是在容易出現頓挫的低擋位間反復切換時,也沒有感覺到絲毫的闖動,簡直可以給好幾個贊!
總結: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全新C級性價比很高
經過這幾天的近距離接觸,奔馳C級真的給我留下了太多的好感,果然群眾的眼睛還是雪亮的,4個月4萬多臺的銷量當然也不是沒有理由的。在我看來,奔馳C級最大的特點就是各方面的表現都很均衡,雖然沒有那種特別刺激你腎上腺素的點,但同時也讓你很難找出它的明顯不足,能做到沒有明顯缺點,這一點本身也是很難的。
大家好,我是長的像殺人犯又自稱小白兔的編輯謝迪。
在這次7車橫評中,我的搭檔是奧迪全新一代A4L。
如果說上一代A4L是沒有優點的前男友,
那現在的A4L就是讓你后悔分手的前男友。
雖然長相還是你最熟悉的陌生人,
但內在的提升絕對讓你刮目相看。
1 長了一張最沒誠意的臉
對于奧迪的每一次車型換代,都是值得期待的,因為“燈廠”總會給你展現一些新玩法。但這一次A4L的換代,外觀改動太過膚淺。雖然在頂配車型上也配備了流體轉向燈,但你已經長了一副普通的臉,誰還會去看你的眼睛是不是雙眼皮。
再看看同為一線的奔馳C級,憑借一副“小小S”的造型,深得人心。你能想象一個豪華中級車如今月銷量在9000多臺么。
2 降7萬,4S店門庭若市
說到銷量,從2017年1季度銷量來看,奔馳C級共銷售33646臺,但奧迪A4L共銷售了23523臺。
作為同級車型,奔馳C級1季度幾乎沒有優惠,而A4L已經優惠了3萬多。所以可以看出,在考慮這個級別車型時,如果奔馳和奧迪相差3萬元左右,更多人還是會選擇奔馳。
而從4月份單月銷量來看,奔馳C級9631臺。奧迪A4L銷量為9838臺。此時奧迪A4L的優惠力度已經達到5.5萬元左右。從銷量數據來看,5萬多元的優惠,就已經對該級別的準車主產生引導作用。再加上現在優惠7萬元,次頂配裸車價僅不到35萬,換做是我,我無法拒絕。
3 從民間藝人到一級運動員的蛻變
民間藝人主要用來形容喜歡運動,并且有自己的一技之長的人。
比如上一代的A4L,一技之長在于直線加速,短板是一切有角度的“彎”。
一級運動員,既是國家對于運動員的一種國家級劃分。相比于民間藝人,自然在運動方面表現的更為優秀,就像新一代的A4L。搭載第三代EA888 2.0T發動機及7速雙離合取代CVT后,既保留了一技之長,現在攻彎也會給足你信心。
當相比于我心中的運動健將,阿爾法羅密歐 Giulia和寶馬3系來說,A4L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究竟差距在哪?點擊右側跳轉至性能篇“如意門”
4 只比奔馳少了一點豪華
對于今天的這個伙伴,最后一個需要說的就是它的內在。
相比于上一代A4L,確實對的起“換代”二字。
全新的橫向中控臺出風口,在視覺上營造更寬闊的內飾感。
滿滿的科技感和全液晶儀表盤絕對是A4L的吸睛利器。
但相比于奔馳C級,它還是少了一點豪華感。
這種感覺無法通過文字還描述,只有真正坐到C級和A4L里你才能明白那種王者和王儲的差別。
小結:
A4L,其實就是一個低調的陽光的愛運動的小資。
低調,在于一副仍在人堆里不會被注視的面孔。
陽光,靠近他你會有想和他做朋友的沖動,因為他性格隨和,很容易接觸,也很容易讓你們相互熟悉彼此。
愛運動,全新的動力總成,無論是直線加速還是銳思圈速,A4L的成績都很優秀。
再加上現階段7萬元的優惠,頂配車型也只有不到35萬就購了。
所以,如果是我在這7款車型中做選擇,我會選擇新一代A4L。C級雖好但售價太高、Giulia完美的意系情人但我也需要后排空間、3系夠運動但審美疲勞、ATS-L美式豪華細節還有進步空間、Q50L充分展現日系的體貼但天生無感、S60L雖然是抄底好時機但我更愛“雷神之錘”。
此外,在海外市場A4L還有1.4T車型。但因為國內市場的特殊需求,及對于動力的盲目追求性,導致國內無緣。如果能推出1.4T車型,可以拉低入門門檻,也可以獲得更優秀的燃油經濟性。
由于種種原因,寶馬3系車主最喜歡用代號來稱呼自己的車子。國內其他車型罕有這個特點。
這起碼從某個方面顯示出3系的獨特。
有些時候,3系車主最享受的應該就是在飯桌上聊著E46\E90,而同桌姑娘一臉懵逼又一臉崇拜的樣子吧。
這是3系車主的專屬樂趣。
現在國內銷售的短軸3系代號F30,長軸代號F35。雖然中間經歷改款又換過發動機,但總歸是2012年的產品,時間已經過去5年。
測試的這7輛車,除了Giulia之外,其他幾輛之前我都沒少開。這次放在一起輪流開,在表現力上,我覺得3系有些老態了。
主要是3系的設計與做工在這些車中實在太普通,完全占不到任何優勢。沒有阿爾法的新鮮、沒有凱迪拉克的炫酷。
基本上3系只能和更顯老態的沃爾沃S60L相提并論了。
這顯然有點跌面。
寶馬3系:外觀部分已經落伍 內飾顯廉價,比不過阿爾法的新鮮
尤其當我看到那個感覺有些簡陋的方向盤和粗糙的中控臺,實在不能把它和三十萬元的豪華品牌中級車畫上等號。
在論壇里,不少寶馬3系車主也在吐槽車子光看內飾就像十幾萬的車。
曾經的“大雞腿”如今不稀奇,好多車也都有電子擋把了。
而它也是對比7款車中唯一還用傳統機械手剎的車子。我知道一定有人看到機械手剎或者手動擋就高潮,不過有這個必要嘛。除了停車,日常其他時候你用手剎嗎?
總之對于3系的內飾我表示有些嫌棄,不太喜歡,和競爭對手們差太遠。
你看比3系價格還低的凱迪拉克ATS內飾滿眼都是皮,英菲尼迪Q50L座椅那么軟。3系的內飾質感在7款車中基本墊底。現款3系差不多已經看夠了的外觀,也和阿爾法的新鮮不能比。
所以說在所見部分,除了寶馬這個品牌,我眼中的3系基本已經沒啥吸引力了。但畢竟寶馬這個品牌足夠值錢,畢竟這是舉世聞名3系,粉絲遍天下。
所以即使產品到了換代邊緣,但依靠大幅度優惠依然非常有競爭力,動輒就8折。國產3系現在月銷量依然過萬,比全新的C級和A4L都還略多一些。
3系開起來是學院派,但我更喜歡阿爾法
作為老牌的操控之車,3系雖然看起來已經不那么有吸引力,但骨子里仍然是貴族。
寶馬3系發動機和變速器有著完美的搭配,順暢的駕駛感受給人留下良好第一印象。因為是否平順這是人們評價一輛車是好不好開的基礎。
現在很多車用雙離合,雙離合雖好,但調校匹配的難度很大。而傳統的AT變速器已經被玩的很明白很成熟,更容易做出令人滿意的匹配的效果。
這也是我一直更喜歡傳統AT變速器的原因。所以3系的8AT自動變速器深得我心,已經沒什么可挑剔。
坐進3系駕駛位,能明顯感受到這是一款低坐姿的車子,甚至有點進入超跑座位時的落空感。你會覺得自己差不多就坐在底盤上。這是3系的特點之一。
另外3系轉向狀態是很舒服的。你心里會想,哦,恰到好處的操控應該就是這樣子。輕重剛好,精準程度也剛好,有得心應手的感受。
而且3系的好,只有在速度更快彎道更急的時候才有明顯的體驗,好東西都要有對比才有明顯的感覺。
但如果日常駕駛就說3系多么有樂趣的話,我覺得可以算作夸大其詞了。
日常駕駛中,奧迪A4L、奔馳C級都有非常好的感受,表現均衡,是典型德系車的標準。
而凱迪拉克ATS-L才是在日常駕駛中會給你更明顯的操控感的車,ATS-L方向沉,底盤懸架更硬邦邦,路感特別清晰。以至于我開多一會就有點想要換車了,因為在國道上實在太顛。
阿爾法羅密歐Giulia最大特色是新鮮感,因為是全新車,因為這個品牌之前也沒怎么接觸過。在日常駕駛中,阿爾法的感覺非常好,很招人喜歡。
所以在操控上,3系當然還是很好,但我其實更喜歡阿爾法。
現款寶馬3系的吸引力,最重要就是車型經典。
經典的寶馬車型,在我看來是目前3系最大的賣點了。這曾經是多少人的夢想之車。而現在能用極其實惠的價格買到。
現款3系可能有很多細節不那么讓人滿意,但只要你對自己說一句,這是寶馬3系,好像就足夠了。
因為如果要性能,標配2.0T發動機的奧迪A4L可以說是傻快傻快;C級的綜合表現又那么好;要新鮮有阿爾法羅密歐Giulia。
寶馬3系優惠也比不過凱迪拉克ATS,所以如果不是品牌價值,理性的說3系現在真是沒有太多選擇的理由。
不過加長版3系的后排空間真是好大,后門比前門都長。這樣很好,國人喜歡這個,我也喜歡大空間。
買3系的車主在選擇時應該會想,哦,這個價錢能買3系啊,能買寶馬啊,空間又那么大,就選它。
如果買3系,那么我推薦:320i M運動型
320i M運動型,指導價32萬元,但起碼9折沒問題。這是短軸版本,安裝了部分M套件,有很多人最喜歡的藍色。配置雖然簡單一些,定速巡航、真皮座椅都要選裝。但有外觀套件很拉風,適合年輕人。短軸也是3系的精華所在。
買長軸版本的話,推薦320Li 時尚型,價格32.59萬元。
另外它還有320Li 時尚型四驅版本,34.99萬元。貴的2萬多元除了能讓你得到四驅,還增加了倒車影像和前排座椅加熱。雨雪多的地方可以選四驅。
寶馬3系小結:我喜歡3系 但應該是下一代
作為車迷,我當然也喜歡寶馬、喜歡3系,但顯然肯定不是現在這一款,畢竟在對比中最能顯示出優劣。
現在的寶馬3系依然有實力,大幅度優惠、大空間、良好的操控感受,但骨子里也能感覺到有些老朽。就像30歲男人如果整天想著要養家變成,又怎么能想起激情是什么呢?
你看現在的全新7系、全新5系都是非常好的產品,所以我也就無比期待新3系的到來。我知道那一定會是理想又回來的感覺。
豪華品牌,0-100km/h加速時間6秒多,有顏值、配置高,價格還合適,這是我對ATS-L的印象。別跟我說討論清高,人都有貪欲,買車希望全方位不能慫。面對貪婪的要求,ATS-L給出了讓人滿意的回應。
外觀不是最搶眼的,但風格是最獨特的!
任何一臺車都會融入他自己所屬國家的很多地域風情,ATS-L無疑透露了鮮明的美式精神與文化。
ATS-L絕不是這幾臺中最好看的。論好長相大部分人肯定會選奔馳C級、奧迪A4L、Giulia!他們的外觀更符合當下的主流設計風格,以流暢的線條為主要元素。ATS-L則屬于比較另類的,車身方方正正,大量的直線拼湊出整個車身,棱角分明!
這樣的外觀造就了三點。第一,規矩的車身整體造型是凱迪拉克一直使用的設計。第二,筆直的線條簡單、粗獷,表面絕對夠美式??此坪唵未直┑毠澤嫌肿⒁馊鬟_了精致感。第三,直線組合拼接出很多平面,面與面的對接制造了凱迪拉克推崇的鉆石切割設計。但外觀還是因人而異!
性能怎么樣?6秒多的加速成績你說呢?!
不過ATS-L作為豪華品牌并不只有枯燥的豪華,它壓根兒就不是個無趣的主兒!這次7車橫評中,奔馳C級與奧迪A4L走豪華路線,S60L又過于沉穩,寶馬3系與Q50L的定位和感覺與ATS-L更接近,如果在這三臺車中做出選擇我肯定是選ATS-L。寶馬3系雖然一直秉承著品牌推崇的駕控基因,但現在的3系已經不比當年。而Q50L,還是有些保守。
2.0L渦輪增壓發動機,盡管不是大排量自吸,但那股美式車的沖勁兒還是有。在7臺車都開過之后,ATS-L的動力表現的確數一數二。
ATS-L的駕駛感受讓我很滿意。奔馳C級開起來中規中矩,寶馬3系開起來感覺還不錯,但相比之前車型這代3系給我帶來的個人心理落差太大。S60L與Q50L感覺還是偏舒適,A4L到也給我留下了不錯的印象,但還是后驅車更好玩。
轉向用精準、犀利這樣的詞形容不過分。其實Giulia對底盤的調校相當不錯,相比之下我覺得Giulia在彎道中有種以柔克剛的感覺,ATS-L可能給我更直接、更強硬的感覺。實力相當,但風格不同,我個人可能更傾向于后者。
原廠配備了Brembo品牌剎車,畢竟是一臺加速時間6秒的車,跑得起來也要停的住。正因為動力強悍,在賽道中出彎加速能力很強。在ESP關閉的狀態下,這臺車能做出漂亮的漂移動作。車尾雖然靈活,但如果操作不當也會出現推頭的窘狀,所以一切都在于你怎么去駕駛。
ATS-L在這7臺車中,或許是最好玩的一臺車。
價格低配置高 性價比是ATS-L的殺手锏
要論品牌認知度,那奔馳C級、寶馬3系、奧迪A4L都比ATS-L強不少。所以品牌力不足,大眾認知度不夠高是ATS-L的劣勢。這個狀態也不是一時半會能解決的,正面改變不了,那就側面彌補。突出性價比吸引大家,這招目測還挺管用!
ATS-L給人感覺不裝還有點酷,捎帶著還弄出來點輕奢的感覺,也算是把小眾玩出了心得。的確跟奔馳、寶馬、奧迪的產品比ATS-L的高級感營造的確是略遜,但內飾整體感覺肯定夠的上豪華品牌水準。
如果你買車看重的是性能、開著有意思,那選ATS-L沒毛病!但你要追求商務形象和高級感,奔馳C級、A4L這樣的車可能更合適,這只能根據個人需求具體分析。
ATS-L哪個配置最值得買?如果預算充足那直接就買頂配車型,配置、性能、品牌、價格綜合考量性價比最高。如果預算有限,那次頂配車型完全可以滿足你的所有需求。
“菊與刀”,柔美與暴力。
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家文化象征。
Q50L外觀如“刀”,內飾似“菊”。
我感覺是“坐擁豪華之中,駕駛著極具攻擊性的車?!?/p>
刀の外觀:
鷹眼頭燈,蜂窩中網、鋒利的前下巴。
首尾呼應,尾燈與頭燈、后牌照架與前中網、后裙與前唇,
前后對應位置,你能夠找到一些相似的線條。
菊の內飾:
黑色為主,大面積真皮,木紋裝飾。
按鍵有橫有豎有觸摸,不密集,容易辨認。
相比其他七輛車,內飾風格不突出。
我喜歡將方向盤伸至最長,座椅調到最低并盡量靠后,
調整完,身體會微微下躺,
類似于開跑車的姿勢,不過,沒達到那么低。
這樣整個身體的重心會降低很多。
發動機冷啟動時,車身搖晃明顯,
感覺座椅被扯動了一下。
第一次會有些不爽,
之后就自動忽視了。
啟動發動機時默認普通模式,
我習慣將車輛調整至運動模式。
Q50L使用來源于飛機技術的電子電傳助力轉向,
可以對反饋力度和反應速度進行調節,有三擋。
運動模式下,方向盤力度自動調整為“重”,反應速度為“快”。
剛開始上手時,也許會覺得方向盤有點兒重,
對于我來說正好,特別趁手。
準備工作完成之后,我們就可以上路啦。
2.0T發動機最大功率211Ps,峰值扭矩350Nm。
動力數據在七輛車中排名第5,
0-100km/h加速時間7.45秒,排名第4。
成績中規中矩,日常完全夠用。
在城市和高速,動力很充沛,
雖不會給你帶來多么激情的推背感,
但基本能夠快速地達到你想要的速度。
7擋手自一體變速箱,平順性變現不錯,
最起碼不會讓你駕駛時特別去在意頓挫問題。
底盤方面配備前雙叉臂、后多連桿懸架,
前后還設置有橫向穩定桿。
運動版頂配為245/40 R19尺寸輪胎。
底盤整體表現偏運動,照顧了一定的舒適性。
過減速坎減振能夠較快地進行壓縮,
回彈速度恰當,會影響舒適性。
在高速并線時,底盤響應同樣積極,
通過幾天日常駕駛逐漸熟悉Q50L之后,
我們來到位于喇嘛溝門附近的山路,
這段路上,Q50L的動態表現讓我難忘。
電子轉向在這里的表現依然趁手,
轉向沉穩、精準,你只需注意前面彎路,
底盤響應和動力提升速度完全能跟上我的節奏。
身體會根據你的意識“自動”對車輛進行操控,
沒錯,有點兒像人車合一的那種感覺。
有那么一瞬間,我希望前面是無盡的山路,
就讓我這樣與Q50L,一直跑下去,
將煩惱、風景一起拋向身后,愛誰誰。
這七輛車里,我覺得ATS-L與Q50L的駕駛感受很像,
總的來說,
Q50L給我的感覺就是在運動基因基礎上,
多了一些豪華和舒適。
這也是主流豪華中型車都在走的路。
同級別車同質化越來越嚴重,未來還會繼續下去。
而此次橫評,我認為Q50L的特點,就是“菊與刀”。
在隨波逐流基礎上,加入了自己的獨到之處,
讓你能夠看到、體驗到它的兩面性,
如果你也是這樣的人,
我想,你一定會喜歡它的。
崛起之作 即將面臨換代
S60是吉利收購沃爾沃之后的崛起之作,隨后國產,加長軸距,便有了今天要介紹的S60L。但有點可惜的是,放到今天來介紹S60L似乎有點太晚了,因為“七年一換代”的產品周期馬上來臨,意味著S60L馬上面臨換代,會向XC90、S90這些沃爾沃全新家族設計靠攏,現款S60L很快會被放進史冊。
只賣帕薩特的價 抄底好時機
可就是這個時候,往往才是最佳的抄底時機,是一個能花同樣的話,買更高級車型的時候!就如同Q5臨近換代前只需28萬、路虎極光也僅需27萬的情況一樣,現在的S60L,一輛豪華品牌的B級車,只賣帕薩特的價格,而且是品質高于帕薩特,這也是S60L相比其它競爭對手,最有利的優勢。
不推薦T5版(2.0T高功率+8AT)
雖說是抄底,但S60L也不是哪款都值得買,就比如本次評測的T5版,反倒是最不推薦的購買的。S60L共分為T3(1.5T+6AT)、T4(2.0T低功率+6AT)、T5(2.0T高功率+8AT)三個版本,T5的動力總成與奔馳、寶馬、奧迪不相上下,但動力傳輸效率卻大大折扣,外加前輪驅動的設定,急加速時會伴有打滑和扭矩轉向,反倒影響駕駛質感。
T3版(1.5T+6AT)最具性價比
優惠后,T4比T3貴兩萬左右,發動機變為2.0T,增加前雷達和座椅加熱,如果單S60L車系來看,這兩萬是物超所值。但豪華品牌B級車的競爭里,卻容不得這兩萬,因為T4已經和ATS-L、Q50L入門版的價格相同,在這些新生力量面前,S60L T4并沒有優勢。而T3普遍裸車價在20-21萬,外加小排量的低購置銳,讓T3的價格成為同級別中最低的,沒有任何對手,而品質又遠超同價位的其它B級車,所以T3,是S60L車系中最值得夠買的。
除了價格 乘坐舒適性也是同級之最
乘坐舒適性,往往被乘坐空間奪取焦點,而被忽略掉。其實空間想做大并不難,至少在國內是這樣,B級車隨便加個100mm的軸距,各個都是D級車的空間表現,所以本次橫評,除了個性賣點的Giulia,其它車型在空間方面難分伯仲。
而當乘坐空間相同時,舒適性便成為焦點,乘坐舒適性的考量點包括:座椅皮質、座椅填充物、座椅設計、懸掛濾震能力、車內靜音、溫度控制等多種因素,其中占據50%的是座椅,皮質柔軟、填充物飽滿、迎合人體工程學的設計是一款好座椅應該具備的,而在這方面,S60L可以完爆另外6臺車。
沃爾沃全新中控屏演示GIF
選擇現款 就意味著即將成為舊款
和所有換代車型一樣,如果選擇了現款S60L,就要做好成為舊款的心理準備。其實全新沃爾沃的設計元素集中在內飾,用一塊ipad大小的觸控替代了90%的按鍵,將所有功能都融入其中,不光便利,還將內飾檔次提升不少。而現款S60L的中控設計相對老派,而且多數按鍵的使用率極低,但功能仍然齊全,類似于按鍵手機和觸屏手機的區別。
駕控感與同級對手全然不同
S60L的駕駛感受更像舒適取向的中大型轎車,比如豐田皇冠、別克君越,而同級別對手卻截然相反,駕駛質感緊湊、輕快,偏運動一些,而這些表現不只是標榜運動的3系、ATS-L、Giulia外,像C級、Q50L、A4L也是這樣。其實不難理解,購買豪華品牌B級車的消費群多為年輕人,緊湊運動的駕駛質感更受歡迎,而S60L更像上一代的A4L,屬于上一代的設定風格。
同級中車型最全:長軸、短軸、旅行、跨界
在國內,S60車型最全,除了國產的長軸S60L,還有進口的短軸版、旅行版、跨界旅行版,覆蓋了所有車型,這是對手們所不及的。而最讓人驚喜的是,進口旅行版的起售價很低,優惠后的T4版只要24-25萬,而對手3系旅行和C級旅行都是40萬以上,可以說V60是國內唯一可以享受與三廂同價位的旅行版,所以相比S60L T4,我更推薦V60 T4。
總結:性價比和旅行版是S60的殺手锏
S60于2010年推出,至今已有7年,按照換代周期,新一代S60應該在2017年底或2018年初亮相,所以2017款S60是這一代的末款。但也正因為換代的來臨,S60全系車型都有大幅度的優惠,像國產S60L T3,只需要20-21萬,又或是進口的V60 T4,也僅需24-25萬,這樣的價格與大眾帕薩特、日產天籟相當,但卻能享受豪華品牌帶來的品質與格調,這種跨級別的競爭,是目前沃爾沃S60最大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