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顏值居家好伙伴 斯柯達全新晶銳試駕
發布時間:2017-03-31
在經歷了兩代車型的演變之后,第三代斯柯達晶銳馬上就要正式與國內消費者見面。全新一代車型于去年10月的巴黎國際車展首發,很快便贏得了全球設計界的最高獎項——紅點設計大獎。上海大眾斯柯達僅用了半年時間便將這款車引入國內,而在即將開始的上海車展前夕,這款全新晶銳也將正式上市。那么今天就先讓編輯帶您領略一下這款全新的高顏值居家好伙伴。
我們先來簡單回顧一下斯柯達晶銳的歷史,第一代fabia誕生于1999年,一經推出便贏得了市場好評和追捧,該車還先后衍生出了三廂以及旅行版。搭載1.2L/1.4L2.0L汽油機和1.9L柴油機。2008年全球累計銷量已超過200萬輛。
第二代Fabia于2008年在日內瓦國際車展上驚艷亮相,而且一舉摘得全球汽車界的最高獎項有“汽車界奧斯卡獎”之稱的“金方向盤獎”。這一代車型并沒有提供三廂轎車版,只有兩廂及旅行版,不過這也絲毫沒有影響Fabia家族的興旺,越戰越勇的斯柯達甚至將晶銳推上了拉力賽的戰場并取得了赫赫戰功。
隨后,官方又發布了第二代Fabia的旅行版以及高性能的RS版,只可惜這兩款車與國內消費者無緣。這與當時國內市場對于汽車的認知以、消費水平以及對斯柯達品牌的認可度有很大關系。時至今日,這兩款衍生車型即便引入國內也不會有太好的前景,畢竟國人對于汽車還處于以大為尊的階段,這種頗具玩味的小車注定只能是小眾產品。
第二代Fabia于2008年12月22日正式在國內上市,這是斯柯達品牌在中國生產的第二款車型,與大眾POLO同平臺。新車定名為“晶銳”,意為晶瑩剔透、銳不可當,從此也拉開了上海大眾斯柯達“銳”字輩的大幕。例如上圖便為晶銳Scout版(跨界風格)。
全新晶銳基于斯柯達最新概念車Vision C的設計理念打造,并將硬朗風格發揮得更徹底。不得不說,當線條更加鋒利之后,曾經那個圓滾滾的小胖子已經蛻變更為成熟的型男。
試駕車型為運動版,整個中網全部采用黑色涂裝配合機蓋上這一道力量感十足的隆起,全新晶銳顯得運動感很強。下進氣格柵采用了蜂窩狀的設計,這也是各廠家在運動版車型上慣用的手段。
大燈采用的是遠近光一體式全鹵素光源設計,但外觀犀利的造型還是能博得一些掌聲的,而通過點亮單側霧燈進行彎道輔助照明的功能也頗具實用價值,尤其是在那些燈光昏暗的老舊小區。
產品名稱 | 第二代晶銳 | 全新晶銳 |
長(mm) | 4003 | 3993 |
寬(mm) | 1642 | 1732 |
高(mm) | 1500 | 1487 |
軸距(mm) | 2465 | 2470 |
制表:網上車市(www.cheshi.com) |
全新晶銳的長寬高分別為3993/1732/1487mm,軸距2470mm,相比上一代車型更寬,軸距也有所增長,但車長和高度則小幅減少。上下兩道腰線鋒利而富有力量感,外擴的輪拱也在宣告著其刻意增加的車身寬度有多么重要。
官方宣稱全新晶銳將提供5種不同的輪圈造型,不過編輯只在試駕會上拍到兩種。這一代晶銳仍然有雙色車身可以選擇,并且顏色的變化區域延伸到了A柱和兩側后視鏡外殼,將晶銳追求年輕的思想發揮得淋漓盡致。后門處刻意上揚的設計是新車的一個點睛之筆,硬朗中帶著點兒俏皮勁兒。
車尾線條也比上一代車型更加富有力量感,而由于設計語言的改變,全新晶銳從后面看上去也精致了許多。尾門上的線條運用層次鮮明,甚至還有那么一點點的霸氣感·,三點式倒車雷達能夠完全覆蓋車尾,消除盲區。
尾燈為家族化的“C”字形設計,我們已經在不少斯柯達車型上見過類似的樣子,純黑的邊框也是為了盡可能的提升運動感。倒車燈左右各一個,這樣在夜間倒車的時候車輛后方會更明亮,能減少意外情況的發生。而后霧燈則只有左側的一個,雖然完全符合法規要求,但強迫癥癌的患者們表示堅決抵制。
內飾相比老款車型的改變可謂巨大,無論是層次感還是各功能區的布局都更顯活力,更能吸引年輕人的目光。方向盤改為更運動的三幅式設計,左手拇指位置還帶有多功能按鍵,而就其本身的尺寸和握感而言,表現也足夠令人滿意了。
儀表盤的造型很常規,沒有什么亮點也沒什么不足,中間的行車電腦可顯示的內容不算太豐富,考慮到晶銳的入門級定位倒也還可以接受。中控臺全硬塑料材質是必然的,不過其表面紋路看上去并不廉價。娛樂系統功能比較少,但常規的功能也沒有缺失,AUX+USB的組合已然夠用,大尺寸的按鍵手感不錯,基本不會錯按。
全新晶銳的自動空調系統有亮點,除了一鍵制冷和除霜功能外,其在掛入倒檔時會自動切入內循環模式,防止尾氣竄入車內。而且其高性能的空調濾芯可以幫助過濾97%以上的PM2.5。接下來要說個吐槽的事情,既然都配備4門電動玻璃升降了,為何在司機的總控部位不裝齊四個控制鈕呢?而且司機側的玻璃也不能夠一鍵升降,實用性大打折扣。
另外一個要說的是后車門上的儲物問題,不給開槽放水瓶也就算了,連扶手底下都是鏤空的話就有些說不過去了。高配車型提供了一個可雙向開啟的天窗,雖然尺寸并不算大但在發揮作用的能力上毫不遜色。
全新晶銳的座椅采用的是雙硬度填充材料設計,盡可能的照顧遠途或者近程駕駛的舒適度。座椅本身的包裹程度也算得上合格,另外還可以選裝前排座椅加熱功能(座墊加熱)。后排座椅經過編輯的實際體驗,還是建議只坐兩個成年人更合適些,畢竟晶銳的車身尺寸不大。
后排座椅只給中間乘客提供了三點式安全帶,獨立頭枕是沒有的,腳下地板的隆起很驚人,如果這里坐三個成年人,恐怕沒有一個人能覺得舒服。副駕駛手套箱的深度很不錯,能容下不少東西,但如此狹窄的開口用起來非常別扭,希望趕緊改進。
后備箱空間常規狀態下只有290L,但放倒后排座椅后可以擴展至950L,加寬的開口設計便于存放物品。另外要說明的是,我們這臺試駕車行駛過的里程并不多,車內幾乎沒有什么怪味,只是后備箱的地板似乎沒那么嚴絲合縫,會有備胎的橡膠味兒竄進來。
體驗者身高175cm,調整好坐姿后頭部空間約為1拳。另外要說的是,晶銳提供的前排中央扶手雖然比較窄但長度還是足夠的,設定好高度后完全可以支撐右臂。全新晶銳的后排頭部空間還是不錯的,超過一拳的余量令人滿意,不過腿部空間只有4指,情況不樂觀。
體驗時我們還發現,后排兩側位置的安全帶卡扣距離身體另一側很遠,每次將安全帶插進去的時候都有一種快碰到尾椎骨的感覺很不舒服,即便是體型偏瘦的體驗者也有同樣的困惑。
全新晶銳仍然使用1.4L和1.6L兩款發動機,其中1.4L發動機最大功率66kw,最大扭矩132Nm,1.6L發動機最大功率為81kw,最大扭矩155Nm。與之匹配的是5速手動變速器或6速手自一體變速器。針對不同海拔地區,6速自動變速箱的控制器能通過發動機進氣壓力計算出車輛所處的海拔高度,并隨著海拔高度的上升相應推遲升擋、提早降擋,以彌補發動機在高海拔地區的動力下降。
編輯拿到的試駕車是一臺1.6L的自動擋版本,并且帶有ESP功能(不能手動關閉),總體來說,這款發動機驅動晶銳還是比較輕松的,加速談不上暴力但也不會拖泥帶水,日常超車深踩油門即可。
D擋下行駛,變速箱很樂意升檔,油門的響應也比較遲緩。而掛進S擋發動機和變速器立刻進入“雞血模式”,急加速時轉速不進紅區絕不換擋,即便是慢慢的踩油門,換擋點也會在4000rpm之后。
編輯曾在一個沒車沒行人的彎道嘗試著全油門過彎,當然很快ESP燈就在狂閃,告訴我已有一個驅動輪失去抓地力,但這一代晶銳具備電子差速鎖功能,系統介入很快也很細微,車身沿著我想要的軌跡駛過穩健且迅速,這讓編輯我感到十分意外,這小家伙有兩下子。
前麥弗遜/后扭力梁的懸掛形式我們已再熟悉不過,出色的調教配合高剛性車身,使得車輛行駛起來的整體感很強,感覺很舒服。
得益于215的寬胎,制動時的表現很穩健,雖然還是普通家用車的表現,但給人的信心很足。懸掛系統比較緊實,對細小顛簸過濾到位,而面對較大幅度的伸縮能提供不錯的支撐,可玩度很高。
即使與大眾POLO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但斯柯達晶銳還是會盡可能做出自己的樣子,通過這短暫的試駕,編輯覺得這是一款十分具有樂趣的精品小車。當然,在即將到來的上海車展前全新晶銳將正式發布價格并上市,面對這個競爭激烈的小型車市場,第三代晶銳是否具有足夠的競爭力,一切都要看4月18日公布的售價來定奪了。不過編輯還是要再次強調,這款小車真的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