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活力進發 試駕體驗全新馬自達3星騁
發布時間:2017-03-16
如果談到A級緊湊車,馬自達3是不可缺少的一員,前不久這款備受人們關注的車型正式上市,而它也有了自己的新名字“星騁”,售價區間與老款基本保持了一致,而在外觀以及內飾方面也做了較大的變動,這一切都預示著這款車在向年輕與活力進發。
與上代車型相同,兩廂版為進口引進,三廂版則為國產。而在中國市場的獨特環境下,三廂車型似乎更受到人們的青睞。此外,全新馬3擁有沖擊力更強的前臉設計,不難看出該車依然是以年輕動感作為主導,而受眾群體也將更加趨于年輕化。
外型設計終歸是見仁見智,之前國外某些媒體則表示全新的馬自達3前臉有種微笑的感覺,甚至有些呆板,當然你也可以將其看做是一種友好,畢竟大嘴式前臉的設計還有法國品牌在繼續沿用。在車頭部位我們可以明顯看到各種流暢夸張的線條,廠商方面將此設計理念稱之為“光影雕刻”,的確十分契合。
側面造型的總體改觀并不算太大,車頂流線以及B柱C柱都可以依稀看到現款馬3的影子,依然突出緊湊的布局與短尾的動感設計,而2640mm的軸距也與現款車型保持了一致,所以在內部乘坐空間上的變化可以算是微乎其微。
尾燈則與兩廂版的樣式近似,同時尾部的厚重感依然突出,尾箱上部的折翼則強調著動感二字,相比現款線條更加豐富。相對于設計上的改變而言,配置變化更值得一提,現款全系無倒車雷達的尷尬場面終于得到了化解,對于一款十幾萬售價的緊湊級車來說,這項配置應該算是非?;镜牧恕?/p>
輪轂的設計我知該用何種語言來形容,總之與運動的整體描繪不太挨邊,無論你是否認同這一觀點,至少我認為還沒有老款的五副式更具動感。與之搭配的是205/55 R16的普利司通輪胎,規格標號與現款車型完全相同。
內飾整體照搬了進口版的設計,年輕動感是設計上遵循的主導思路,在這個全新馬3的車內,我們看到了熟悉的黑銀配色方案、更豐富的配置、以及更富有沖擊力的中控臺樣式,相比現款車型而言這無疑是具有顛覆性的變革。
首先我們必須要提到的是中控臺頂端的這個液晶屏,相比現款只有CD液晶屏的劣勢,顯然新款做的仍不夠出色,功能方面包含了音響、空調、室內外溫度、時鐘與車門開閉等基本信息,并沒有完全跨出現款的影子,其次分屏單色的液晶屏也并不顯檔次。
6碟CD音響、雙區自動空調兩項配置占據整個中控面板,但整體布局十分清晰,按鍵與旋鈕的規格也更加符合駕駛中的操作。雙區自動恒溫空調相比許多車型而言,操作更加簡便,三個旋鈕的獨特整合能力替代了諸多按鍵操作帶來的繁瑣。
方向盤的集成化能力顯然比現款車型強了數倍,音響控制、定速巡航、行車電腦信息查詢可謂一應俱全,同時三幅式真皮方向盤無論在尺寸上還是握感上都十分出色。高配車型還配備了換擋撥片,進一步提升了駕駛樂趣。
在當年一度引領潮流的雙炮筒式儀表,如今也并不新鮮了。依然采用了紅色配色方案與白色指針的搭配,中央的小尺寸單色液晶屏同時也限制了可顯信息的豐富度,同時在觀感上也比較平庸。
現款缺失的ASR驅動防滑系統按鍵在新款車型中得以彌補,(不過在你未清楚該功能的實際意義時,建議你不要輕易關閉)。同時與此還增設了當下流行的免鑰匙一鍵啟動系統,對于實用性與豪華感來說均有顯著提升。
電動天窗、后視鏡電動折疊、真皮座椅均為高配車型的配置,這與現款高配車型的配備完全相同。這些配置在實用性上的表現還是值得稱贊的,只是按鍵模具的做工依然沒有任何提升,看上去稍顯廉價。
座椅與現款車型的變化很小,兩側的包裹性適中,主要是為了適應更廣泛人員的乘坐需求,腰部支撐調節可以使駕駛者坐姿更加舒適,同時細節縫線處也透露出了日系車一貫細致的水準,而電動座椅依然只出現在了全系的頂級車型當中。
后排座椅整體的乘坐舒適性適中,三個頭枕更偏向日常實用性上的考慮,中央手扶箱中帶有雙杯架的設計,高度方面合理,使肘部更加舒適??臻g方面與現款車型基本一致,腿部與頭部空間與中級車相當,對于1.8米左右的乘客來說還是可以滿足乘坐所需的舒適性。
相對于短尾的設計來說,新馬3的備廂容積依然比較平庸,雖然同樣配備了后排座椅拆分的功能,但與同級車相比下還是不占任何的優勢。不過值得肯定的是,其備廂開閉使用了液壓連桿,細節用料比較厚道。
110Kw(6500rpm)的最大功率、182Nm(4500rpm)的最大扭矩與現款車型保持一致,動力方面的表現自然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了,其發動機整體的表現在低扭下比較活躍,而中段的加速能力顯得比較平庸,總之馬自達3在同級車中,不算最快的,也不是最慢的。
顯然發動機并不是大家關注的焦點,此次動力性系統的全面變革是變速箱,5檔手自一體以及6檔手動變速器都較現款車型有了一定進步,而這兩款變速箱其實也早就應用了馬6車型當中,因此我們依然不太陌生。變速器的升級對于油耗與換擋平順性方面都有了顯著的提升。
各個廠商對于運動二字的想法并不一致,因此我們經常會看到外型運動、而操控壓根與運動不沾邊;或是外型平庸、懸掛調校過于激進硬朗的車型。馬自達3的懸掛調校我認為是比較適中偏向硬朗的一款,借助多連桿后懸掛以及回彈阻尼不錯的設定,在同級車中我認為馬3的整體駕駛感算是十分突出的。
由于車頭部分為了突出視覺感,下壓的車頭前端使得駕駛視野較現款車型有所下降,對此我只能說魚和熊掌不能兼得。以上的這些論證并非是一天試駕過程中得來的,而我本人也曾是馬自達3的車主,最初它吸引我的原因很簡單,“多連桿后懸掛、駕駛感靈活、外型很時尚”。而大多數車主給予評價也都是,這是一款好開的車。
話說馬自達3的許多車主都以年輕人為主,我想原因并不是外型或是內飾,對于懸掛的硬朗回饋也是許多注重舒適性、年齡較大的人所避諱的。正因這些,使得馬自達3的年輕化更趨于更加明顯,不過也正因它的激進與極端,也與一部分消費者失之交臂了。但不管如何,它的價格依然可以被我們所接受,并且外觀與內飾都有了不小的提升,至少作為年輕人而言,這已經是一件不錯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