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駕一汽奔騰B30 頗具誠意的年輕座駕
發布時間:2017-03-01
鳳凰汽車·搶先試駕一汽奔騰品牌從面世至今已在市場上打拼多年,雖然旗下車型并不多,但其中不乏關注度頗高的熱銷產品——SUV車型X80和定位于主流家用轎車的B50。同時也與定位于中型轎車的B70和B90在關注度和銷量方面形成了較大的反差。
主流家用車市場一直是眾多廠商爭相搶奪的地盤,在緊湊級轎車市場推出多款細分車型,是不少成熟主機廠屢試不爽的方案。如今,一汽奔騰終于推出了旗下第二款緊湊級轎車奔騰B30,與同門B50相比,B30的定位更加入門,預計售價在6-9萬區間,消費群體非常龐大。從奔騰B30各款車型配置的制定來看,也展示出其頗具誠意的一面。
基于馬自達6的成熟平臺所開發的奔騰B50、B70以及X80車型,在乘坐舒適性及操控方面有著先天的優勢,而基于馬自達睿翼平臺的奔騰B90在行駛質感方面同樣有著不輸合資對手的表現。
回到我們今天的主角——奔騰B30,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比預期要大很多,4625×1790×1500毫米的三圍,達到2630毫米的軸距都直逼同級別車型的上限。與大眾在國內的熱銷車型寶來采用了相同的平臺,讓奔騰B30同樣有著不俗的出身,也讓不少渴望購買合資轎車又預算有限的準車主們看到了更適合的選擇。
值得肯定的是,奔騰B30在造型的設計方面具有很高的原創性,家族式的六邊形鍍鉻格柵辨識度很高。前格柵經過黑色裝飾板的過渡,向兩側延伸,并于大燈自然融合。大燈不像同門B70那般過分強調犀利的動感,棱角分明之余,也賦予了一些圓潤的元素在其中,更有親和力。
前保險杠兩側富有立體感的處理似乎是在刻意強化硬朗的感覺,飽滿但不會覺得累贅。下方嵌入了貫穿式的下格柵,并在格柵兩側配備了高亮度的LED日間行車燈。
車側采用了雙腰線的設計,上腰線由車燈向后延伸并貫穿至尾燈,硬朗的線條迎合了整體偏運動的風格,在后門處的曲線處理也增添了幾分美感。下腰線由前車門向后延伸并于尾杠線條銜接,令車側在輪廓飽滿的同時,也不會顯得單調。座艙的比例恰到好處,車頂的曲線過渡自然,在不失美感的同時,也為乘客很好地保留了乘坐空間。
相對于車頭而言,車尾的造型要簡單得多。尾杠下沿采用了黑色裝飾板,這是偏運動風格造型的常見手法,只是此處的修飾略感生硬,線條的過渡再柔和些或更好。LED尾燈算是一個亮點,光導式的LED行車燈、點陣式的LED剎車燈,警示效果都比傳統光源更加優秀。
高配車型采用的雙五輻合金輪轂造型中規中矩,整體來看與車身的比例也算協調,只是輪轂在精致感上有些欠缺。所匹配的規格為205/55 R16的輪胎來自玲瓏品牌,從體現了主機廠對成本控制的細節。
內飾采用全黑配色是注重年輕、運動風格車型的必備,奔騰B30自然也不例外。對稱式的儀表臺整體設計基本沿用了大眾寶來的風格,儀表臺上沿的曲線、T型中控臺的樣式無不流露出寶來的影子。
奔騰B30在內飾中也引入了許多自己的設計,儀表臺中央的V字造型很有立體感,貫穿左右的銀色飾板也緩解了全黑內飾所帶來的沉悶與壓抑。三幅造型的運動型方向盤左右兩幅采用黑色烤漆處理,行車電腦、多媒體及定速巡航控制鍵一應俱全,階梯式的按鍵布局也有利于盲操作。
在車內,鑒于其定位,在儀表臺、車門飾板等處全部采用硬質塑料并不意外,好在這幾處的塑料覆蓋件表面都經過了紋路化的處理,視覺和觸感上都不會太過生硬,但在晴日里行車,儀表臺所造成的眩光感還是覺得明顯了點。帶鍍鉻裝飾的雙炮筒式儀表布局規整,黑底白字辨識效果也不錯。
多媒體區的集成度較高,按鍵、液晶屏全部采用觸控式操作頗具科技感,不過音量調節不采用旋鈕操作,在便利性上還是會差點意思,畢竟觸控式按鍵在響應速度、靈敏性方面并不盡如人意,在行車時的表現更為突出。
多媒體部分在功能方面還是較為全面的,常見的收音機、外界音源(SD卡、USB及AUX接口)、藍牙免提電話等一應俱全,由于提供聯網功能,對APP的支持也提升了車載設備的擴展能力。導航方面,需要在智能手機上安裝“EZ-NAVI”程序并下載專用地圖,之后通過WIFI與車載機連接才可使用。從功能上來看,與真正的手機互聯還有一定差距。
帶有引導功能的倒車影像系統實用性值得肯定,而帶有獨立顯示區的自動空調系統恐怕只會在頂配車型上出現。
開車出門,雖說不指望一臺家用轎車能為手包、鞋子等各類物品提供各自專屬的存放空間,但手機、不同規格的水瓶,不論是在前排還是后排,都能隨時為其找到合適穩妥的位置還是挺不錯的。
后排座椅并沒有提供可折疊的中央扶手,也不支持拆分放倒,這都是控制成本的必然結果。行李廂內部很規整,而且很深,偶爾遠足放些行李物品并不吃力。好在后排座椅可整體放倒,雖然空間分配的自由度有所折扣,但至少想在行李廂裝些更大件的物品也能實現。
奔騰B30即使在頂配車型中也并未采用全皮質覆蓋的座椅,而是采用了織物與皮質面料鑲拼的方案。暫且不說成本方面的影響,其實個人更認同這種中央織物、外圍皮質面料的拼接方案,既保留了一定的檔次感,中央的織物面料也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廉價皮質面料防滑效果差、長時間露天停放易導致冬冷夏熱的觸感問題,更實用。
前排座椅僅提供手動調節功能,其中主駕駛席座椅帶高度調節。不過座椅靠譜傾角采用的是旋鈕式的調節方式,旋鈕位置的設計在操作時并不順手,想要快速調節到想要的位置也并不容易,不知這一設計日后是否能夠改良一下。
奔騰B30的車內空間利用率較高,延續了寶來的設計。前排自然不必多說,即使坐在后排,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頭部和腿部也足夠寬敞,只是后排中間地板凸起明顯,乘客放腳的位置略感尷尬。
奔騰B30搭載的是一臺型號為CA4GB16的1.6升排量自然吸氣式發動機,最大功率80千瓦,賬面數據比B50上搭載的那臺1.6升發動機還要略高一些,應對日常代步出行綽綽有余。
油門感覺還是比較靈敏的,踏板的力度也聽輕盈,輕踩就會有點往前竄的感覺,一點也不拖沓。在都市中游走,即使滿載的情況下也不會力不從心。
排擋桿的造型跟手杖的手柄造型有些相似,握上去也很舒適,只是硬塑料的材質影響了更美好的感覺,對于該價位的車子來說屬于正常水平。所匹配的6速手自一體變速器在奔騰各款車型中都有所應用,響應速度、換擋機制等方面的表現都比較成熟、均衡。
平時開在路上,動力系統的運作基本保證了平順和舒適的乘坐感受,這也是奔騰旗下車型一貫的優勢。深踩油門加速時,變速器的降擋操作非常迅速和積極,但全油門加速時,不論當前是高速還是低速行駛的狀態,都有降擋過度的情況。雖然轉速被拉升到4000轉每分之上,但在這一轉速區間,發動機已無法輸出更多動力,而且急劇增加的發動機噪音也讓人煩躁。
此時,唯一的解決方案就是稍稍放松油門,讓變速器提升一個擋位,讓轉速區間維持在3000-4000轉每分,能夠在加速與舒適方面得到更好的平衡。但總須人工介入來做這個匹配工作也不是辦法,變速器的換擋邏輯還有進一步完善的空間。
方向盤的轉動力度還算適中,不會過分輕盈,保留了一定的駕駛感受。不過回正力度偏大,而且還有點突兀。在低速通過一些連續彎角,或者在移庫停車時,這樣的設定還可以讓人接受。不過在高速行駛時,轉向系統依然保持了這樣的狀態,會給行車增添一些來自于自身的不穩定因素,這也是主機廠需要再多斟酌的細節。
奔騰B30采用的是前麥弗遜式獨立與后扭力梁式非獨立懸掛的組合,對于10萬內的家用轎車來說,大可不必在操控和舒適性方面的表現太過糾結,經濟適用的方案滿足大部分入門用戶的需求還是不成問題的。配備的ESP車身穩定系統也為行車安全提供了更到位的保障。
試駕總結:
一汽奔騰B30作為基于寶來平臺開發而來的緊湊級家用轎車,沿用成熟轎車平臺使其有了先天的優勢。而奔騰家族的車型在造型及內飾的設計方面一直保持著較高的原創度,在美感及制造工藝方面有著與合資品牌看齊的實力。
奔騰B30的目標直指當下火熱的主流入門級家用車市場,彌補了同門奔騰B50之下的細分市場,在品牌和價位的角度來看,都更能迎合大眾消費群體的需求,未來的市場表現還是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