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地試駕合創Z03 部分情理之中,也有意料之外
發布時間:2021-11-01
在汽車新能源時代初期,諸多品牌之間擁有一條明顯的楚河與漢界,一方是擁有豐富造車經驗的傳統品牌,另一方是更懂科技、更懂用戶的造車新勢力。而如果將兩方勢力兵合一處,又會升華出怎樣的化學反應呢?合創Z時代的來臨,就將答案交付到了我們面前。
Z時代的合創,化學方程式應寫為:合創=廣汽+蔚來+珠江投資。合創除了有代表傳統品牌的廣汽作為技術支持,也從造車新勢力中的佼佼者——蔚來吸取了新的養分,而珠江投資作為它的雄厚背景,也為其提供了良好的“培養”環境。那么如此高起點的合創,旗下的產品表現是否不負期待呢?
扁線電機快、穩、靜 熟悉的“油車”感又回來了
有人說埃安之于廣汽更像是父子,而合創之于廣汽則更像是女婿與岳父。這樣的比喻準確與否我們不必展開,但廣汽至少做到了公平與公正,將相同的技術與理念分別給到了兩者。如果您覺得先期上市的AION Y好開有趣,那么合創Z03擁有相同的屬性當然是情理之中。雖然失去了上市先機,但合創Z03卻帶來了數據更優的電機與電池組,用意料之外的驚喜彌補了姍姍來遲的不足,也很有看頭。
合創Z03擁有兩個動力版本,潮玩版和潮智版搭載了與AION Y高功率版相同的電機,最大功率為135kW,峰值扭矩為225N·m,并且配備了64.6kWh的磷酸鐵鋰電池組。而長續航潮智版和Z潮版搭載的永磁同步電機最大功率160kW,最大扭矩225N·m,同時配裝了76.8kWh的三元鋰電池組,這套動力組合可是令AION Y車主滿懷羨慕的。同時,更優的動力以及電池組,可為車輛帶來加速時間7.1秒以及620公里的CLTC續航里程。
合創Z03提供了ECO節能、NORMAL標準以及SPORT運動三種常規駕駛模式,同時還帶來了“特斯拉同款”I-PEDAL單踏板模式。而動能回收等級,提供了滑行過程中制動力明顯的純電車模式以及能量回收等級較低的燃油車風格。
車輛提供了眾多的駕駛模式以及動能回收的搭配組合,而我更加偏愛在標準模式下搭配燃油車風格的動能回收效率。選定了這一組合模式,這臺純電車型帶來的駕駛感受令我倍感親切。加速踏板由淺入深,車輛可以帶來那份難得的線性感。電動車專屬的沖擊感再也不見,取而代之的則是那份熟悉的“油車”感。
如果是在日常道路中行駛,相信這樣的組合方式一定會成為我的首選,如果在新能源時代,您會時常懷念油車特有的吐納漸進與張弛有度,那么合創Z03一定會讓您找回些許熟悉的味道。
當然,我同樣推薦您在需要的時候采用SPORT運動模式。這個時候車輛的動力反饋將變得更加積極,踩下加速踏板225N·m的峰值扭矩將隨即介入。車輛在起步階段,由于電池組下置的原因,沒有太過“瘋狂”的舉動,姿態十分平穩。但只要進入了中低速巡航狀態,跟隨加速踏板的漸進,車輛便開始將更加直接的動力反饋感給到我們,帶來一種明顯卻不緊迫的推背感。
如果此時動能回收狀態處于純電車模式,松開加速踏板后,即可帶來部分制動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取代剎車作用。而動能回收效果最強的則是車輛的i-PEDAL模式,巡航過程中松開加速踏板,我們完全不必踩下剎車即可帶來十分強勁的制動力。這一模式雖然需要一定的適應時間,但熟悉了之后,車輛大部分加速與降速場景幾乎僅憑加速踏板的張弛開度即可輕松控制,使用邏輯與特斯拉的“單踏板”模式基本相同。
在自由試駕之后,我們將目光投入到場地測試環節。在加速體驗階段中,可以看到車輛起步瞬間,車頭微微上揚,在突破了自重問題之后順利起步,即可迎來較為直接的加速體驗。而在全力制動過程中,前懸架壓縮明顯,制動過程中車身整體四平八穩,沒有出現多余的晃動,給人帶來了很強的安全感。
以較高車速通過彎道,合創Z03車身較為穩健,在彎心處車身略微外傾,懸架風格和大多數以舒適性作為第一優先級的家用車別無二致。而在麋鹿測試環節中,駕駛車輛從A段進入B段,可以感受到車尾平穩的跟隨性,并能以較為流暢的姿態到達C段。同時車輛的轉向力度較為適中,沒有太過輕飄的感覺,在連續轉向過程中也能給予較為精準的指向,轉向曠量標定在了較為合適的范圍內。
鑒于合創Z03與廣受好評的AION Y具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在動態測試環節中,車輛的整體表現可圈可點,無疑是情理之中的。但合創Z03仍然帶來了很多意料之外的驚喜,首先它的入門版車型電動機指標與AION Y高功率版持平,而Hair pin扁線電機加持下的高動力版本,更是帶來了7.1秒破百的加速成績以及更高的620公里CLTC續航水平,這可是個不小的誘惑。
外觀:雖與AION Y師出同門 卻有獨特個性
在AION Y誕生之初,曾被冠以“新物種”的稱號,跨界的身姿以及獨特的造型,讓人過目不忘。既然是師出同門,合創Z03也將這一屬性延續繼承。但它絕非完全照搬,而是帶來了諸多可一眼辨識的差異。
作為AION Y的同門師兄,合創Z03的外形輪廓與前者完全相同。但在前臉設計上,雖然都擁有電動車標志性的封閉式格柵以及鋒銳的大燈造型,而合創Z03相比AION Y明顯收斂和穩重了很多。相比出挑且具有未來感的AION Y,合創Z03則端莊、大方的視覺感更強。
雖然誕生于同一平臺,但合創Z03的的車身尺寸比AION Y更長、更寬。它的三圍尺寸為4602mm、1900mm、1645mm,軸距尺寸則與AION Y相同達到2750mm。
另外,合創Z03大斜率的A柱以及大尺寸的前舷窗,總會給我一種法系車的感覺。而更加耐看的地方,則來自于D柱類似于懸浮式車頂的細節設計,為車身側面平添了一些靈動。
合創Z03的通過貫穿式的一體LED尾燈,將車尾有序劃分極具層次感。而別致的小尾翼以及底部的黑色部分,都在為提升尾部視覺高度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在細節方面,隱藏式拉手幾乎是大部分純電EV車型樂此不疲的裝飾元素,這一點無論是AION Y還是合創Z03都沒有落下。由于車輛全系標配了無鑰匙進入功能,因此當我們攜帶遙控鑰匙出現在車門感應范圍以后,車門拉手即可自動彈開,很有儀式感。
無論是之前的AION Y,還是今天的合創Z03,都在輪圈設計上很下功夫。今天實拍的車型配裝了封閉式的輪圈造型,可對降低風阻起到較為積極的幫助。與之匹配的輪胎采用了森麒麟Qirin990系列,規格為215/50 R18。
內飾與空間——躺平真舒適
合創Z03的內飾除了這款丹青灰的色彩,還提供了水墨黛和碧璽玉共三種配色,沒有傳統的大黑或者純白,中飽和度、低色彩傾向的風格非常清爽,同時也迎合了當下色彩方面的流行風格。
看到車輛的內飾,最為顯眼的則是它碩大的中控屏。14.6英寸的屏幕面積比我正在碼字的電腦屏幕還要大上一圈。車機內置了一套極具深度的語音控制系統,從最簡單的多媒體控制,到稍微復雜的AI智能應答,無論是反應速度還是執行力度都十分強大。而語音控制系統更是開創性地可對駕駛輔助系統進行控制。
車輛提供了ACC自適應巡航、AEB自動緊急制動、LKA車道自動保持等功能,但得益于好用的車機以及強大的語音控制功能,復雜的物理按鍵區并未在車內出現。設計者巧妙利用了科技思維化解了這一問題,很好詮釋了“Less is more”的深度奧義。
空間方面,不僅是AION Y的亮點,作為師出同門的車型,合創Z03的空間感肯定也不差,畢竟前者具有的看家本領,它一樣不差。將第一排座椅完全放倒,如果取下頭枕,即可與后排位置完美拼合,形成“躺平觀影模式”。
讓自己在座椅上躺平,腿部也得到了充分伸展,享受影音功能帶來的娛樂體驗,這種感覺的確很贊。另外,如果能夠獲得“影音套裝”的加持,搭起車內展示屏,效果就更好了。除了這一巧妙的設置,在日常駕乘空間方面,它也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身高1.83米的體驗者坐于車內,將座椅調節至最低并保持正常駕駛姿態,頭頂剩余空間達到4指。
保持前排座椅不動,同一位體驗者來到后排位置,此時頭頂將獲得三指的剩余空間,腿部提供的空間十分寬敞,達到兩拳以上,長途乘坐舒適性得到了一定保障。
車內儲物空間方面,得益于物理按鍵的簡化以及傳動和駐車系統的電子化運用,中控臺下方得以留出寬闊的儲物空間,供用戶使用。換擋旋鈕的前方面板,也同樣充當了無線充電面板的作用。
車輛的后備廂常規容積達到了370L,后排座椅按照比例放倒后,最大縱深將突破至1610mm左右。雖然,靠背放倒后會形成一定的坡度,但這或許是為了“躺平模式”不得以而作出的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