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駕本田全新飛度1.5L CVT 極致生活化
發布時間:2017-03-04
本田飛度是一款面向城市年輕消費群體的兩廂小車,自2004年推出第一代以來,已經發展至第三代,在十年的積累和發展中,飛度成為全球范圍內最暢銷的小型車,至今已取得516萬輛的銷售業績,并且形成了實用至上的產品風格,也就是說它非常適合家用。
而本田在骨子里還是一家很有個性的日本車企(似乎現在的幾大日系品牌都在向著個性鮮明的方向發展),所以它的產品不僅要實用,也要為消費者帶來更多的樂趣,也就是本田現在倡導的FUNTEC,將FUN(樂趣)和Technology(技術)相結合。而這兩點也在全新第三代飛度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其實,此次新飛度的試車在數天前就已經完成了,但臨近北京車展,為了配合產品整體的宣傳策略,所以搶先體驗的媒體都被要求在今天出稿,也給足了大家細細體會新車的時間。
歷史回顧
飛度是一款全球車型,而且每一次都能同步更新,在這一點上中國消費者享受了與國外消費者同等的待遇。2004年,第一代飛度推出,當時的廣州本田就將其引入,成為繼雅閣之后的又一款暢銷車。
從一開始,飛度就將年輕化、生活化作為自己的追求目標,力求將其做到極致。當時看來很時尚的造型,一下就能抓住年輕人的眼球,而MM理念下的大空間更讓人贊嘆不已。1.3L和1.5L兩種排量,既能滿足城市使用的動力需求,又非常經濟節油。需要說明的是,在不同市場銷售的同一車型也有的被稱為“JAZZ”爵士,主要在歐洲和香港地區,相比年輕活潑的飛度,爵士要沉穩一些。
強調時尚的車型都很注重更新,于是4年之后的2008年,第二代飛度就應運而生。在整體造型上有很大的變化,車身線條由圓潤變為平直,也首次提出來Bullet Cockpit子彈型車身的概念,實用性、時尚度都有提升。常規動力依然為1.3L和1.5L,全部都有本田的i-VTEC技術,還引入了Hybrid混合動力車型,原裝進口。
第三代飛度最早于2013年亮相,首先是在日本本土,隨后是美國和歐洲市場,中國市場略晚了半年,今年上半年開始曝光,預計在北京車展之后5月就會上市。新飛度在造型、空間、動力、配置上再次升級。
外觀造型,細節變化
廣汽本田新飛度在外觀造型上與日規和美規第三代車型保持高度一致,再次表明了其全球同步換代的誠意,只是細究之下,版本不及國外豐富,比如RS運動版等,會在細節上略有不同。
初看新飛度,只從整體來說與老款沒有太大的改變,依然是像子彈一般的造型,車頭短小、車廂占整體比例很大,前風擋傾角很大,尾門則非常平直,是顧及動感造型和寬大空間的設計思路。
前臉造型有很明顯的改變,新飛度將本田新的家族特征引入,具有很高的辨識度。新的造型分為上下兩層,上層格柵由黑色塑料面板組成,這款頂配車型有一條鍍鉻裝飾,兩側與大燈相連,整體略呈V型。而下層格柵為體型,上下組合在一起形成時下流行的X型。
新飛度車身的線條富余變化,這與老款簡單平直的風格截然不同。但不可否認,老款飛度高配車型的前臉看起來依然很有特色,寬輻鍍鉻裝飾結合棱角分明的線條,很像武士的面罩,而新款的前臉看起來似乎是一張微笑的人臉。
大燈造型也從老款的三角形變成了多邊形,風格依然犀利,兩頭收緊呈尖角型,燈罩內用反光片和亮色格柵裝飾,而且還加入了黑底的承托,也很個性而動感。但發光源僅為普通鹵素燈泡,這與凌派上那套LED頭燈的效果還是有很大差別。
兩廂車的側面很容易顯得平淡,老款飛度也有一些這樣的問題,線條簡單、太平面化。新飛度上的處理要好很多,刀鋒式雙腰線猶如用刻刀在車側用力刻下的凹槽,前低后高的趨勢營造出前沖的動感,而且讓車側的立體感明顯增加。
從車側后方看去,有人會說新飛度看起來越來越像小型MPV了,這就是前面所說的子彈型車廂了,再加上新款尾燈采用豎直組合的方式,更進一步加強了這種效果。為了讓車尾不太單調,后保險杠兩側做了四邊形邊框的裝飾,恰好與車頭的霧燈邊框相對應。
尾燈尺寸加大的好處是對后車的警示作用加強,而且新飛度還加入了ESS緊急剎車警示系統,當車速超過60km/h,急剎車時剎車燈和雙閃燈會快速閃動,提示后車注意(其實這一功能在某些歐洲車上很早就有了)。尾門中間的寬輻鍍鉻飾條,與老款車型有一比,這是一個提升檔次的好方法,很多中國人喜歡。
本田新飛度與主流小型車尺寸比較 | ||||
車型 | 長(mm) | 寬(mm) | 高(mm) | 軸距(mm) |
本田新飛度 | 4065 | 1695 | 1525 | 2530 |
老款飛度 | 3900 | 1695 | 1525 | 2500 |
豐田致炫 | 4115 | 1700 | 1495 | 2550 |
福特嘉年華 | 3980 | 1722 | 1470 | 2495 |
大眾POLO | 3970 | 1682 | 1462 | 2470 |
制表:鳳凰汽車 |
尺寸是消費者很關心的內容,飛度作為一款典型的兩廂小型車(第一代國產曾有三廂版,后來成了思迪,再后來成了鋒范),在汽車整體加肥加大的風氣下,新飛度身材算保持的不錯。雖然車長比老款增加了165mm,但4米出頭的長度依然很合適,軸距也增加了30mm,讓車內空間有所提升。
新飛度1.5L高配車型配185/60 R15規格的輪胎也非常合適,兼顧性能和節能,輪胎使用鄧祿普的ENASAVE EC300環保輪胎,具有低滾阻的特性。
內飾簡潔,質感很好
開過老款飛度的人都知道,這車內飾非常簡潔,但用起來非常方便,體現出日系車一貫良好的人機工程學功底。在新飛度上,簡潔的風格依舊,在細節上有改變,而且沒有影響到良好的使用感受。
空間感是飛度給人最初的感受,大面積的風擋、側車窗,都讓車內的采光很好,雖然尺寸不大,但在本田MM理念的指導下,人乘坐的空間最大化(MAX),機器占用的空間最小化(MIN),緊湊的前置發動機、油箱中置、懸掛的布局等都是普通消費者不易察覺的,但坐進去就會感覺很寬敞。
在保持上代車型風格的同時,新飛度在內飾的質感上有所提升,雖然用料依然很簡單,但是做工較為精致,不同材質的搭配組合也很合理,絲毫沒有低廉的感覺。
上一代飛度在中期改款后,頂配車型引入了全景天窗的配置,面積幾乎占據整個車頂的玻璃天窗,看起來就很爽,擁有極佳的觀星視野,浪漫指數加分不少。但是,這種全景天窗的局限是不能開啟通風,于是新飛度舍棄了這一配置,用一個可以開啟的、尺寸不大的普通電動天窗取而代之。
新飛度的三輻方向盤整體風格與老款一致,造型動感、尺寸適中,高配車型有真皮包裹,手感出色。相比老款最大的改進是增加了多功能控制鍵。所有按鍵都集中在方向盤左側,上方負責多媒體系統,下方是藍牙電話/語音助手。比較奇怪的是,即便是頂配車型,新飛度也沒有配定速巡航,這對于日常使用來說是一個很大的缺失,希望廠家盡快跟進,這個功能很必要。新飛度方向盤可以四向調節,這一點很好,能更好地適應不同身型的駕駛者,對舒適和安全都有益,同級別車型領先。
新飛度采用較為傳統的三筒形儀表盤,最右側的顯示屏可以顯示豐富的行車信息,藍色的背景光也顯得很素雅而節能。中間時速表盤外環燈光會用顏色提示駕駛者是否節能,當綠燈亮起時表示現在處于節能狀態。
細節上也采用了本田家族的很多新設計,相似的風格能在凌派等車型上看見,比如尺寸達7英寸的智能屏互聯系統,極大精簡了中控臺的按鍵布局,僅保留了有限的幾個實體按鍵,其它操作都由電容觸控屏來完成。此前有凌派的使用經驗,本田這套系統的觸控靈敏度很好,但相比實體按鍵的操控直接性還有不及。當然,這項配置也僅在新飛度高配車型上才有,低配車型依然會是傳動的樣式。
說道這套智能屏互聯系統,功能與之前凌派上的那套系統相同。除了基本的多媒體和行車電腦顯示之外,可以與手機等移動設備相連,并獲得相應的擴展功能。但是,目前這套系統還有一定局限性,安卓系統只支持HTC ONE X,蘋果手機則需要使用HDMI數據線連接,并且在連接之前要先連上藍牙才可以繼續。相比一些自主品牌的同類產品,本田這套系統重在形式,還有可以改進的地方。
倒車影像提供三種視野,包括廣角、標準和俯視,結合4點雷達探頭,對于新手來說是很大福音,這也讓車身小巧的飛度在狹小空間停車變得更為從容。
空間大而實用
前面提到本田MM理念下,乘坐空間最大化,從前兩代車型上已經有很深體會,在全新第三代飛度上更進一步提升。而且我們發現一個很好的設計,飛度前后排車門的面積很大,上部呈方形,開啟角度接近直角,當車門完全打開時,形成一個巨大的敞口,乘員上下車非常方便。
飛度的油箱位于車底中部,扁平油箱的設計讓前排座椅可以更低,駕駛席座椅帶高低調節功能,調至最低時身高1米78的體驗者頭部有一拳以上空余,這對于一款小型車來說很不錯。
后排的空間比前排更顯寬敞,真的有種MPV的感覺,老款就是這種感覺,新飛度在數據上又有所提升,據廠家測算后排腿部空間比上一代車型增加了約80mm,而軸距的增加只有30mm,說明新飛度的空間利用率比之前更高。
后排三個座椅都有獨立的頭枕和三點式安全帶,這對后排乘客的安全和舒適都有幫助。然而,安全和舒適只能算基礎,新飛度將上一代車型的Magic seat沿用過來,通過簡單的一鍵操作,就能在多種座椅模式間切換,適應不同的使用需求。
放倒座椅靠背,增加行李廂空間和進深,適合放一些超大、超長的物件;而將后排坐墊收起,能提供最大1280mm的空間高度,此時能放下一些超高的物件,比如一整株植物盆栽。
行李廂的容積在不放倒座椅情況下已比較樂觀,在小型車中是較好的水平,內部平坦,放下一個大號旅行箱應該沒問題。新飛度尾門面積很大,而且開口下沿離地高度大約50cm,是很低的范圍,這些都讓取放大件物品更輕松。擴展之后的行李廂容積絕對能用來充當臨時箱式貨車,總之這方面表現飛度不用懷疑。
儲物空間
前文提到,新飛度給人用起來很順手的感覺,這其中就與設置合理的儲物空間不無關系。車廂內伸手可及的范圍內,都能找到用來放隨身物品的空間,比如四個車門內側把手,做成帶底的凹槽,手機等放這里沒有問題。
除此之外,前后排車門內側的儲物空間放下500ml的飲料瓶都沒問題,還有空余;其他如中控臺下方、換擋桿后方也都設置了相應的空間用來放東西。老款飛度在前排兩個空調出風口都設計了水杯架,新飛度上取消了副駕駛一側的,僅保留駕駛員一側杯架,這應該是出于對車輛兩側后方視野的考慮。
全新動力系統
本田FUNTEC強調樂趣和技術并存,新飛度不僅造型比之前更動感時尚,而且開起來也要更有勁。它采用一套全新的動力系統,來實現性能和經濟的雙重提升,關鍵部件就是"地球夢科技"1.5L直噴發動機和全新G-design Shift CVT無級變速器。
新飛度僅保留了1.5L一種排量,引入了燃油直噴技術,采用DOHC雙頂凸輪軸結構,同時還具有本田獨有的i-VTEC技術。動力方面,最大功率96kW/6600rpm,最大扭矩155N.m/4600rpm,比起老款1.5L發動機的動力有較明顯的提升。
傳動系統也一并升級,新飛度用一臺CVT無級變速器取代了老款的5AT平行軸自動變速器,這也是近年來以舒適、經濟為主要取向的日系車型的主流配置。第一代飛度也曾經使用CVT變速器,但與之匹配的是1.3L發動機,現在第三代飛度重新回歸CVT,也是沖著其經濟和舒適的特點。
新飛度開起來的感覺輕松順手,油門剎車力度輕巧,很適合在城市中駕駛。實際的動力表現并不像數據那么明顯,因為峰值的提升在日常使用中多數人都難以體會,但是新的1.5L直噴發動機低轉速扭矩輸出要比老款出色,低速行車發動機1500rpm左右已經能提供不錯的驅動力,拖動輕巧的車身顯得很輕快。
CVT變速器的傳動效果非常平順,除非駕駛者腳下的操作過于急促,否則很難感覺到因為傳動系統帶來的車身闖動。正常力度給油,CVT變速器在提速過程在依然會表現出升擋的動作,但只能通過轉速表的起伏看出變化,行車轉速多在2000rpm以內。從另一方面也說明,新的1.5L直噴發動機在低轉速下就能提供足夠的動力,除非地勢有起伏,否則都會保持在較低轉速。
急加速或對動力需求較高時,比如在起伏的山路上,CVT變速器的特性很明顯,當發動機轉速升至4000rpm左右時,將會維持在這一水平一段時間,此時車速的變化主要依靠CVT變速器內的傳動比改變來調節,而發動機正好在發力的最佳區間(峰值扭矩4600rpm輸出)。
印象中保持發動機在中高轉速會帶來行車噪音的增加,新飛度相比老款加強了車身的隔音效果,實際體會也能接受。這些特性都為了獲得更好的舒適性和經濟性,與此同時,本田還在小型車級別首先配備了發動機智能啟停系統。
新飛度的這套Idle-stop起停系統,原理和操作與我們體驗過的同類產品相似,功能開啟時,駕駛者可以用剎車力度控制,只有在完全踩下剎車踏板,系統才會熄火,如果只是停車后輕踩剎車,并不會熄火。這種調校讓系統介入的靈敏度不會太高,一定程度上可減少不必要的啟停。
實際體驗中,在開啟空調的情況下,啟動作用后能維持大約10秒,如果是在炎熱的夏季,這樣頻率的啟停并不會帶來油耗的節省。而在關閉空調,車輛負載較低的情況下,則可以維持約半分鐘。松開剎車的瞬間,起動機相應快速,啟動感覺較為平穩,但還是能感覺到啟動的動靜。
新飛度依然采用EPS電動轉向助力,轉向力度屬于適中的范圍,很適合日常城市使用。隨著車速增加,力度會有加重的趨勢,方向盤中間位置的虛量并不明顯,跑高速的穩定感要略強于上一代車型。
飛度的操控是屬于靈巧的類型,基本的車身行駛就決定如此,其軸距占身長比例大,短前后懸,四輪靠近四腳……等等,這不是形容MINI的語句嗎?其實,飛度與其類似。轉向力度不會與駕駛者對抗,指向算不上精準,但車身的反應較為直接,在連續彎路中,車身的節奏能跟上駕駛者手上的動作。
此時,又能體會到新飛度比老款加強的地方,定位舒適的懸掛在極限下對車身的支撐到位,讓車身在彎道中不會有夸張的側傾,影響駕駛者的信心。
試駕總結:
新飛度的潛在用戶為30歲以內的年輕人,要吸引他們關注,造型上的改變是必要的,功能上不算很全,但內飾精致感較好,這兩方面都很不錯。車內空間表現始終很出色,靈活多變而實用,這進一步增強了消費者好感。
新的動力系統很適合在城市使用,平順、舒適而節油,CVT變速器也不會給人太拖沓的感覺。現在唯一要確定的是新飛度的手機,在活動現場做調查時,我填了與現款車型相同的價格,這對得起新車的升級。
但回過頭來再一想,8-12萬元左右的價格對本田新飛度還是有挑戰的,關鍵是在這個級別的競爭對手也都實力不俗,并且還受到了很多低價入門緊湊級轎車的影響,比如大眾捷達和桑塔納這樣的對手,都是不能忽視的。總的來說,新飛度是非常適合城市年輕人使用的家用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