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大定3689臺后的嵐圖,接下來要做什么?
發布時間:2021-09-10
這應該是我第一次這么近距離看到盧老板面對著幾十家媒體侃侃而談。
在我印象中出身一汽,后來又加入嵐圖的盧放應該會像傳統國企的大領導一樣話不會太多,但沒想到的是,一共60分鐘的小群訪,前面2個問題盧老板就熱情洋溢的回答了40分鐘,生怕媒體老師們錯過任何一個嵐圖值得提的細節,這種想和外界溝通的開放心態,是我從來都沒想到的。
在這次群訪中,盧老板對外釋放的基本信息我就不提了,我更多想說的是一些值得關注的細節:
首先是原計劃8月7號在武漢要舉辦的嵐圖之夜雖然被迫延后,但這場活動的規模、形式,以及預期的結果其實已經可以猜測到了——對于車企的品牌公關部門而言,每個月都有大大小小的活動,活動因故取消也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但在2個月后的泰達論壇上盧老板舊事重提,由此可見這個活動對于嵐圖的重要性。
對于原本要在嵐圖之夜中做什么,盧老板在小群訪中是這樣講的:“一個是為了答謝用戶,另外也是想通過活動將用戶聚在一起,我們共同暢想一下未來嵐圖怎么做。”
——答謝用戶,是為了進一步打造自己的品牌,畢竟對于盧放而言,有了紅旗H5的成功后,如果能幫助東風把嵐圖做成二汽的高端品牌,這絕對可以讓盧放在中國汽車發展史上留名。
有意思的是在泰達論壇的會場上,嵐圖確實是最希望獲得大家認同的品牌:
主辦方在會場旁邊的大廳里留了幾個展車的位置,我還記得有雪鐵龍凡爾賽、小鵬P5、埃安V,以及嵐圖Free。在所有的展臺中,只有嵐圖的展臺不但人最多,而且是時時刻刻有人準備接待、講解、介紹的:
對比下同樣是前來參展的小鵬,我剛到大廳的時候P5展臺上一個人都沒有,車也是鎖著的。
這其實也很好理解:由于泰達論壇基本上是一個To B的活動,因此真實的消費者不多,所以也就無需大張旗鼓的進行宣傳,只需要告訴媒體老師和同行們我有這一款產品就可以了。
但嵐圖給我的感覺就是,作為一個新品牌,它不會放棄一絲一毫的拓展新用戶的可能性——比起友商們簡單擺一個車,嵐圖的展臺是精心布置的:
——而盧放說原本計劃在嵐圖之夜中與用戶一起暢想未來,是為了讓嵐圖更接近用戶,對于一個背靠東風的新品牌而言,如何獲取用戶的信任,如何讓自己的產品贏得更多用戶,這些答案也只能由用戶給出。
嵐圖之夜暫且是等不到了,不過我覺得盧放自己給出的答案也很有意思。
首先對于產品上,盧老板在小群訪中提到了很有意思的一點:
雖然嵐圖FREE目前給了用戶純電和增程選擇,但實際上就像大多數人預料的那樣,嵐圖的訂單絕大多數都是增程版的車型。但盧老板在群訪中明確表示,嵐圖希望未來將用戶引向純電車型。
而對于純電車型,盧放有著獨到的見解。
——雖然嵐圖和很多車企一樣堅定的站到了快充的陣營,但盧放對此給出的原因既不是因為充電更方便布局,也不是因為換電很難推廣,而是給出了他對純電動車這個產品本身的理解。
他認為如果超級快充10分鐘跑400公里,就意味著不用負擔700-1000公里電池去增加續航了。經濟的做法的是把電池包做小,把百公里的電耗做低,節約能源,然后通過解決充電的網絡解決續航里程和補能焦慮的問題。比較合理的設計是續航200-300公里,每個車可以節約大量電池成本,給用戶帶來利益。
如果盧老板知行合一,那么就意味著未來充電站普及程度和加油站一樣,甚至超過加油站時,嵐圖的主打產品大概會是續航300公里,10分鐘充滿電的車型。
對于盧放的這個觀點,我采訪了兩個嵐圖的車主,他們都認為未來并不會買這樣的車,因為自己買嵐圖原本就是有去無人區、國界這樣的偏遠地區旅行的計劃,而將來這些偏遠地區能否有足夠的充電站覆蓋,其實是個未知數。
對于充電站普及時間的判斷,兩個車主分別給出了10年和20年的答案,其中一個車主是這樣說的:“況且要實現10分鐘300公里的續航,也就是說快充的功率要達到100千瓦以上。這樣的快充樁的布置,至少在20年左右是不大可能實現的。更不要說電池的技術。”
雖然我采訪的兩個嵐圖車主似乎不太認同盧老板對未來產品的看法,但我覺得這個思路在一二三線城市地區是完全有可能實現的,比如現在有些品牌已經開始布局360kw甚至480kw的充電樁了。
而對于和用戶溝通方面,盧老板在訪談中也提及了自己會時刻關注嵐圖的APP,聽取用戶的意見和建議,“直營確實使我們和用戶之間沒有了障礙溝通,每個人的視角不一樣,我們要傾聽用戶反饋,作出響應,這樣才能鞏固與用戶的關系。”,但我覺得嵐圖是否真的和用戶做到了無障礙溝通,還需要時間來回答。
因為嵐圖最需要的,是通過一次OTA來向新車主們證明自己。
“硬件夠硬,軟件很軟”——這是一位車主對嵐圖FREE當下的中肯評價。
據我采訪到的車主說,他在提車后的一個月時間里,已經記錄、匯總了大大小小的21個很細節的問題,而對于這21個問題,他并沒有感到任何的失望或者不滿——作為程序員出身的他,對于嵐圖接下來的OTA反而是充滿期待的,一方面是即便是他自己寫出來的程序,一開始也有無數的小bug要修復,所以他是理解嵐圖的。另一方面他也很想知道對于自己提交上去的問題,嵐圖究竟能不能盡快解決。
在我看來,盧老板是否真正和用戶之間沒有了障礙溝通,就看這次OTA升級了。
有意思的是,盧老板在群訪中還回答了兩個和OTA間接相關的問題,分別是如何看待百度、小米進入造車領域,以及對于汽車智能化方面的見解。
第一個問題,盧老板是這樣回答的:“如果都是搞汽車的人在討論,沒有第三方視角來看我們,我們總覺得自己做得是對的。但如果有百度、小米或者其他先進的制造業企業、互聯網公司來看我們,可能覺得我們想的都不對。”
對于這一點我覺得他說的特別對,因為還是在同一天的泰達論壇上,中國汽車報社社長辛寧講了一個很多人都不知道的,關于諾基亞和蘋果的故事。
他講的并不是蘋果如何憑借新產品打敗諾基亞,而是講的當年蘋果剛出來,諾基亞找了一個測試團隊,最后三個結論:第一信號不穩定;第二通話質量不好;第三大屏掉到地上容易碎。這個團隊測試結果是對的,因為它是從通訊的角度來看這個機器,但是蘋果重新定義了手機,通話已經成為輔助功能了,就和汽車一樣,過去是交通工具,未來將變成智能終端。
——在我看來,現在互聯網造車,也確實給汽車領域帶來了很多新事物和新理念,而未來的汽車一定不再是我們認知里的汽車,所以用當下對汽車的定義去思考汽車智能化,只能得出錯誤的答案。
對于汽車智能化方面,盧放很坦然承認嵐圖在這方面確實被質疑過,他說曾經有媒體老師和用戶問過:“人家車都是自動駕駛,你們的車怎么沒有呢?你看人家都有,某某車就是比你強。”
對此盧放只能很老實地說,確定是沒有,現在世面上也沒有。
不同品牌造車的理念是不一樣的,對于盧放和他的嵐圖來說,在做第一臺車的時候,他們設計了兩個基本原則,一個是安全,一個是可靠,智能要排在這兩個的后面。
我覺得這個不是問題,一方面是比起自動輔助駕駛功能,當下嵐圖確實可以先把整車的人機交互做到足夠完善——就像我前面說的,對于當下的嵐圖而言,能否解決用戶對車機改進的需求,遠遠要比自動駕駛來的更為重要。
在解決了用戶的需求之后,車機上仍然有無數需要智能化的點,以最近理想汽車舉辦的智能座艙體驗活動為例,他們的語音團隊成立了只有8個月,就交付出了一個有巨大進步,更人性化的理想同學,對于嵐圖來說,光是語音這一項上能不能快速補課追趕上前面的新勢力,就令人值得期待。
畢竟對于已經成立了獨立法人公司,核心成員股權占比10%以上的嵐圖而言,引進人才應該不是問題了,比如我就成功通過企查查,看到了認識的一個朋友,就在嵐圖拿到了實實在在的100萬股權,我相信有了這份激勵,嵐圖的團隊能給車主們帶來真正不輸給新勢力的體驗。
至少在我心里,能不能及時通過OTA來解決用戶的需求,以及把車機軟件真正做好,決定了背靠東風的嵐圖到底有沒有真正的實力。(文章來源:第一電動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