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了馬甲的仰望U8?易四方概念車到底有何亮點!
發布時間:2023-12-22
在過去,概念車多以天馬行空的外觀,花里胡哨的功能示人。好看是好看,但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再加上量產之后的大相徑庭,于是乎民間便有了“概念林志玲,量產羅玉鳳”的戲謔。
漸漸地人們對于概念車的興趣也沒這么大了,頂多是以一種看樂子的心態去觀賞,而很少會有人去進行詳細的解析和品鑒。
然而在上個月剛剛結束的廣州車展期間,人們紛紛被一款概念車所吸引。它沒有夸張炫酷的造型,也沒有令人咋舌的參數。那么如此這般“平平無奇”的概念車到底是如何吸引各家媒體大V駐足觀望,爭先報道的呢?下面就讓我們來揭開這臺易四方概念車的神秘面紗。
圍繞著易四方概念車轉一周之后,這不就是仰望U8嘛!只不過脫去了車衣,換上了一身“鏤空”裝束。這就成概念車了?
相信由此第一印象的人絕對不在少數。且慢,先別急著變身“鍵盤俠”,因為當我走近觀察后才發現,原來這概念車還真沒看上去那么簡單。
首先來看,這車輪竟然沒有剎車卡鉗?是故意的還是不小心?答案竟然是故意的!
沒錯,仰望的工程團隊特意進行了剎車卡鉗的拆卸!
不僅如此,他們還同樣拆除了車輛的轉向管柱。
這樣一來,整車既失去了傳統的轉向功能,又沒有傳統的機械制動。目的是為了模擬車輛在出現轉向失效和剎車失靈的情況下,駕駛員該如何自救!
當然,這難題并不會真讓咱們消費者去解決,而是仰望易四方的工程團隊給出了時下最優解。
首先來說如何制動的問題,其實道理并不復雜,基于仰望易四方的四輪電機結構,通過四電機的反向拖拽(類似能量回收),來達到減速制動的目的。相比之下,得益于電機的高響應和低延遲性,在處理緊急制動的情況下,利用電機的響應速率是能達到傳統液壓制動的十倍,同時在其采集精度上更是傳統輪速的300倍。
不僅如此,易四方還能夠精準計算出每個輪子與地面的最大摩擦力,并通過精準的電機扭矩和轉速控制,實現四個輪胎的最佳滑移率控制。
數據顯示,易四方制動冗余可實現最大1個g的制動減速度。速度為60km/h剎停距離可控制在20米內,而百公里制動距離也能保持在40米內!
接下來再來說說轉向。同樣是通過電機來實現的。當駕駛員在打方向的時候,系統會通過方向盤的轉角來計算出駕駛員的轉向意圖,利用電信號傳遞給四電機不同的扭矩特性,在差動扭矩的作用下實現車輪的轉向。
可以簡單理解為是一種扭矩轉向,當然跟發動機的扭矩轉向相比,電機對于扭矩和轉速的控制要更加精準,因此在電氣化時代,利用扭矩控制來實現轉向成為了可能。
在實際應用表現上,易四方概念車將轉彎直徑設定在了與量產版U8接近的12米左右,同時這套系統跟傳統的機械轉向結構相比,方向盤轉角誤差控制在3%以內。也就是說你基本上不會感覺出跟有轉向軸的車有太大區別。
在18m間距的蛇形繞樁測試中,易四方概念車最大通過車速可達60km/h。而轉彎最小半徑也能控制在6米。實現了與傳統機械轉向差別不大的操縱體驗。
當然,目前這兩套技術尚處于測試階段,易四方的工程團隊仍在不斷地進行完善與優化,待技術成熟時便會通過OTA推送給用戶。
需要強調的是,易四方的這套集驅動、制動、轉向的三合一技術,是一套保險方案,而不是替代方案。也就是說,未來仰望系列的量產車使用上這套技術,也還是會帶有傳統的剎車卡鉗以及轉向管柱等機械結構。
所以這也就是為什么官方稱其為是安全冗余技術。
驅動、制動、轉向三合一技術在行業內開創了底盤與動力技術融合控制的全新方向,除了當前法規下也有望落地的安全冗余能力外,也為未來驅動打開了更大的想象空間。不得不說,仰望(比亞迪)再次開創了一項顛覆性的技術,為未來汽車的底盤與動力技術相融合指出了新的方向。毫無疑問這絕對可以說是汽車安全領域的又一座里程碑。